《茶馆》是中国特有的戏剧现象
自从焦菊隐和夏淳导演、于是之主演的《茶馆》在1958年首演,话剧《茶馆》和北京人艺成为一组无法切割的名词,在1949年以后的中国戏剧史里,找不到第二部作品能够拥有《茶馆》的地位——这是老舍的剧本和焦菊隐、于是之的演出构成的,更有北京人艺作为当代中国最高水准的话剧艺术创作中心的权威性作为加持。时隔36年,北京...
老舍的影像之路:文学的精髓 时代的新意
《龙须沟》的故事是老舍亲自“跑”出来的,1949年老舍回国后,周恩来总理鼓励他多为人民写作,多写写北京的巨大变化。于是,老舍“抓住臭沟不放”,实地采访搜集素材,用一个半月的时间完成了《龙须沟》的话剧剧本,通过新旧时代龙须沟翻天覆地的变化,歌颂人民政府修沟之举。老舍也因此在当年获得了北京市政府首度授予...
老舍剧场微影评 | 电影《永安镇故事集》:相对的真实与相对真实的...
开机前一夜,编剧按照导演的意思完成新版的《永安镇故事集》,看完剧本后,导演说他并不想拍一部明知道结果是烂片的电影,编剧同样也表达了不想写一部明知道结果会被拍烂的电影,两人并没有争吵,而是始终坚持己见,更多的是当下那时那刻呈现出的无可奈何。如此这般真实的现实写照,让我们不禁产生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在当...
《光明日报》上的老舍足迹
●1984年3月5日,刊发王行之的文章《老舍的语言艺术观》,其中写到,老舍主张文学作品中的对话和叙述,都应该清一色地运用大白话,但绝不是说文学创作只要甩开书本,简单地记录人们的口头语言就行了。事情绝对不是这样简单。他认为:“白话的本身不都是金子,得由我们把它们炼成金子。我们要控制白话,而不教它控...
文化周刊丨话剧《四世同堂》在琼上演 品读老舍“最好的一本书”
1944年,老舍在重庆开始创作《四世同堂》,到今年刚好是80周年。作为一部表现抗战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被老舍先生自认为“从事写作以来最长的、可能也是最好的一本书”,文学界将其评为“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四世同堂》曾两度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在2010年10月30日话剧《四...
大人物老舍的小幽默|人物
老舍在创作中老舍不仅创作的小说与剧本里充满了幽默感,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是妙趣横生(www.e993.com)2024年11月26日。老舍“自幼便是穷人”,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全靠自学成才。他从英国回来,在济南一所大学任教,并继续写小说,生活逐渐安定。老舍在齐鲁大学任教时,有位教授常到他家做客聊天。老舍喜欢在茶余饭后说些小笑话,总能逗朋友们笑得前仰...
老舍:京味儿 的智慧与良知
新中国成立后,老舍的主要精力就投入到了剧本的创作当中。自1950年至1963年,几乎每隔一年,北京人艺就会上演一出老舍创作的新戏。这一时期,他的创作达到了一个新高潮。反映他最熟悉的老北京生活的《茶馆》最为杰出。作品中刻画出茶馆掌柜王利发,提倡实业救国的秦二爷以及敢于和洋人对抗的旗人常四爷等典型形象,通过在茶...
老舍与北京人艺的双向奔赴
1957年7月24日,巴金、靳以主编的《收获》杂志创刊号出版,《茶馆》作为杂志的首个剧本发表在上面。这是《茶馆》最初的文学剧本,和北京人艺最终搬上舞台的演出本不太一样。舒乙曾说,他们家里找到的《茶馆》手稿有三部之多。《茶馆》写出来后,按照老舍的习惯,又去人艺给艺委会成员朗诵了剧本。这部《茶馆》是三...
老舍和他的《茶馆》
老舍和他的《茶馆》最近刷手机偶然刷到了于是之、蓝天野等老艺术家在1982年拍的电影情景剧《茶馆》片段,之前上学时了解过老舍先生的作品,比较有名的像《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小说,散文《济南的冬天》,当然也包括话剧剧本《龙须沟》《茶馆》,除了《济南的冬天》整篇散文和《茶馆》的节选出现在了课本中外,其他...
《老舍五则》2024版全新登台
2010年,老舍先生诞辰111周年之际,他的短篇小说首度被改编成了话剧《老舍五则》搬上舞台。这是著名导演林兆华复排北京人艺《茶馆》之外,唯一排演的老舍先生作品。14年后,林兆华之子林熙越导演,将这部悲喜交集的《老舍五则》2024版,以新的阵容、新的诠释、新的风貌呈现在观众面前。该剧是北京市文联“大戏看北京”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