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黄灿然:谜团解开也就是诗歌的末日了
问:翻译家是您最为人熟知的身份,您将翻译作为写诗以外的调剂与休息,也作为服务他人的方式,为中文读者译介了大量优秀的外国诗歌。您还写过不少评论翻译的文章,提出鲜明的直译派主张(与意译相对),对译者与读者都很有启发。在我个人的阅读经验中,您的译本往往就是最准确的译本,即便是转译本,这种准确甚至可以消除转译...
赵彦春:以韵译还原杜甫笔下的诗歌世界
押韵的例子如“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译作“Drifting,drifting,whereshallIlie,Aseagullbetweenseaandsky?”,实现了“lie”与“sky”的押韵;“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译作“WhenIreachthetoptoviewall,Allmoun??tainsundermearesmall”,实现了“all”与“small”的押韵。
杜甫《春望》:天上的飞鸟,盘旋着人世的别情丨周末读诗
“唯有”的强调语气,是译者加上去的,杜甫是说山河还在,语气更平和深情。“城春草木深”,这句的翻译很有创造性,“三月的绿色海洋”,将春天草木的蓬勃生机比作绿色海洋,这在古代是没有的,中国是内陆文明,古典诗词里几乎没有海洋,偶尔出现“碧海”也是作为隐喻。“街道”和“广场”,这也是帕斯的创造,这些词与拉美...
一周文化讲座|杜甫的少年时代
嘉宾:Fran??oiseLavocat(法国新索邦大学教授)、MatthiasFreise(德国哥廷根大学教授)、袁筱一(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法国文学教授)、周启超(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金雯(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和国际汉语文化学院联聘教授)、顾文艳(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王嘉军(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等从古老的民间传...
东西问·汉学家|加拿大汉学家王健:翻译中国诗词为何要“脚踏两条...
在一位对中国古诗词有深厚研究的西方学者眼中,唐诗宋词美在何处?将中国古诗词译成英文有何挑战?加拿大知名汉学家、翻译家王健(JanWalls)近日在大温哥华地区素里市(Surrey)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分享他对中文之美的感受。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一周文化讲座|短视频时代阅读的获得感到底在哪里?
嘉宾:刘国鹏(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翻译家)、戴潍娜(诗人、译者)197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隐逸派”蒙塔莱诗歌代表作《乌贼骨:蒙塔莱诗集》中文译本于今年在国内首次出版(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蒙塔莱或许是意大利诗歌史上少数几个诗人之一,甫一亮相即达至相对成熟的创作状态,且在漫长的一生中始终保持这一高水准。4月...
一周文化讲座|短视频时代阅读的获得感到底在哪里?_腾讯新闻
嘉宾:刘国鹏(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翻译家)、戴潍娜(诗人、译者)197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隐逸派”蒙塔莱诗歌代表作《乌贼骨:蒙塔莱诗集》中文译本于今年在国内首次出版。蒙塔莱或许是意大利诗歌史上少数几个诗人之一,甫一亮相即达至相对成熟的创作状态,且在漫长的一生中始终保持这一高水准。4月...
漂洋过海的中国古代诗人:从国外“回来”之后,好像变了一个人
南方周末:西方诗歌翻译为中文作品,翻译的创造性是更小还是更大了?谭夏阳:它分不同的时代性。1930-1940年代有一些诗歌翻译过来,后来又有很多不同的译者重新把它翻译一遍。当时翻译过来已经够用了,但现在看回来,那种翻译是很有问题的,有可能失效了,更加呆板,或者更加抒情性,更加凸显那个时代,所以必须要更新。
一周文化讲座|今天,让我们谈谈抑郁|作家|文学|梁永安|主讲人|出版...
我们从事翻译、阅读翻译、批评翻译,翻译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但是翻译究竟是什么?我们为什么翻译?译者任务是什么,又面临着怎样的困境?4月27日,我们邀请了翻译家、文学评论家袁筱一,与我们一起,在上海图书馆东馆7楼阅读推广区,探讨“译的考验”。上海|漫谈虹口的文化记忆...
让-马里·居斯塔夫·勒克莱齐奥:一颗中国心,最爱是唐诗|对话...
封面新闻:您写了一本《唐诗之路》,为什么会写这本书?勒克莱齐奥:这是我与北京大学教授董强一起合作的。他是一名很好的学者,而且书法也写得很好。这是一个很大胆也很让人惊讶的作品,因为我不懂中文,所以我需要倚靠翻译。我非常信任董强教授的翻译,他翻译的诗歌非常贴合原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