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祭和平宣言作者:以最古老诗体撰写今日之和平
冯亦同告诉记者,当受到邀请创作首个国家公祭日的和平宣言时,对于这次晚年创作生涯中可能最重要的一次创作,冯老决定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完成,使用自己晚年愈发专注和喜爱的古诗诗体来创作。“十二年,与时代大背景而言是一个大循环,与我个人而言则是一个小循环。”年轻时代喜爱“新文化”的冯亦同,自2002年第一次撰写《和...
刘鹏丨手书题跋的要素、认定与异名考辨——题跋研究笔记之一_内容...
(国图藏宋绍熙福建刻本《纂图互注礼记》卷首林佶篆书题端并楷书跋,后钤“林佶”“鹿原”印,7273)《净因道人传》。嘉庆壬申四月十日,赐进士及第授通奉大夫前山东督粮道阳湖孙星衍题,时在虎丘孙子祠。(国图藏稿本《净因道人传》卷首孙星衍篆书题端并行书跋,首钤“五色云见”印,后钤“孙氏伯渊”“臣星衍印”...
你们有没有想过,9月1日开学到底是谁定的?
崔寔(shí)曾撰写过一部《四民月令》。图源|清乾隆影印本《四民月令》Tips:四民指士、农、工、商。月令是一种文章体裁,《礼记》中就有一篇“月令”,但主要记载的是祭祀礼仪、法令的时间安排。主要讲述百态百业的时令安排、经营时间,其中就包括三次大规模的开学时间:正月农事毕、八月暑退、冬十...
「学术研究」由“孝鼎”铭文还原最早的“周礼”
笔者对旧藏“孝鼎”的铭文进行了解读,得出了现有的“周礼”中的“礼记”和“礼仪”中有关祭祀礼仪的规制,都源自“孝鼎”的结论,“孝鼎”乃是“周礼”的鼻祖。经考证,此鼎是为周武王(姬发)驾崩所作的祭祀礼器,铭文由周公旦撰写,“孝鼎”向世人揭示了最早的丧葬礼仪的具体规制,为研究“周礼”提供了最详实可靠...
姐妹共侍一夫在古代真的是一件很正常并且值得称赞的事情吗?
根据《礼记》记载,"天子一娶十二女,诸侯一娶九女。"意思是皇帝娶老婆的时候,不是娶一个,而是一口气娶一打!诸侯一次性娶九个。这个"一娶"指的是正式的大婚仪式,也就是娶正妻。除了正妻之外,新娘的娘家还会派出一些姐妹或者堂姐妹作为陪嫁,这些陪嫁的女子就叫做"媵"。媵的身份比正妻低,但比普通的妾室高。
忆乐黛云:最好的纪念是传承
新版《汤用彤学记》是乐先生生前审定出版的最后一部图书,吾辈当珍之惜之(www.e993.com)2024年11月8日。《礼记·学记》云:“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纪念汤先生、乐先生最有意义的方式是,把他们的人生智慧、学术理念和理想事业传承发扬光大。眼底未名水,胸中复兴梦,我们共努力。
什么是“新清史”?我们为什么说“新清史”是错误的?|“正道”专栏...
在先秦典籍《礼记》中,分布在西周“王畿”(京师)的人群被称为“五方之民”中的“中国”。秦汉时期,由“中国”衍生而来的秦人、汉人是中原地区夏人、商人和周人凝聚的结果,而三国时期则分裂为魏人、蜀人和吴人。西晋的短暂统一,催生了晋人的称呼,但晋人南迁和“五胡入华”彻底改变了中原地区的人群结构,“关中...
作为读书人的康熙:十五年日讲九百次
康熙帝对于每部讲章的撰写基本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如前述的《四书》《诗经》之外,还就《尚书》《易经》《礼记》等书的讲章撰写工作做出过指示。对于《尚书》讲章与《四书五经大全》诸说有所不同,康熙帝曾就此询问讲官:上问:“所撰《尚书讲章》与《大全》诸说不同?”廷敬对:“《大全》一书,杂引诸...
沈卫荣︱顿悟与渐悟——吐蕃僧诤与藏传佛教的前弘期(上)
1962年,瑞士籍法国汉学家戴密微(PaulDemieville,1894-1979)先生根据敦煌出土的汉文文献,写了《吐蕃僧诤记》[1]一书,这是汉学领域的一部伟大著作,他依据敦煌汉文文献,重新讲述了吐蕃僧诤这个故事,指出和尚摩诃衍根本就没有输掉那场辩论。但及至今天,在藏文佛教历史文献的叙事中,和尚摩和衍还是输家,所以,今天的...
阮元文章学的“声音”面向 | 辛明应
顾炎武论《易传》之韵云:“孔子赞《易》十篇,其《彖》《象传》《杂卦》五篇用韵,然其中无韵者亦十之一。《文言》《系辞》《说卦》《序卦》五篇不用韵,然亦间有一二……此所谓化工之文,自然而合者,固未尝有心于用韵也。”至于“本不用韵”的《尚书》《礼记》《孟子》,乃至先秦诸子、司马迁论赞,顾炎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