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大唐诗人行》作者薛易:读懂唐诗的一种可能
在唐代,李白、杜甫、高适等诗人,都曾漫游齐鲁,并一度在此居住。也正是在山东游学期间,李白初步完成了“人气”和“美誉度”积累,为进长安、入翰林院打下基础。仅李、杜、高三人的足迹和诗篇,就串起了济南、青岛、济宁、枣庄、菏泽、泰安、临沂、聊城、德州、淄博、潍坊、烟台等大部分地区,俨然是一条“山东版唐...
高适丨盛唐诗人的最强巅峰,与李白同时代,指挥过战役,60岁封侯
高适不愧是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魄力,当时的百官若是按照此法背水之战,胜负还真未可知。但此时的百官已经被吓破胆,而且那些官宦子弟根本没上过战场,真要让他们去招募兵勇抵挡叛军,估计也没胆子,更没能力去做。而且连皇帝李隆基都已经做好了逃往蜀中的准备,并没有打算背水一战的想法。所以,高适此话一出,很快...
高适最有名的十首诗是什么?一起领略边塞诗人的风采
高适:边塞诗人的风采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有许多才华横溢的诗人,他们用诗歌记录了历史,抒发了情感,传递了智慧。今天,我们要一起了解的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他的诗作以豪放、悲壮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边疆风光和士兵的艰苦生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高适的十首最有名的诗篇,感受他笔下的边塞风情。1...
唐代诗人高适和单父台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遣怀》诗中说:“昔我游宋中……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诗中“高李辈”的“高”,是指唐代诗人高适。高适(704年—765年),字达夫,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少家贫,客于梁宋。唐代天宝三年,高适巧遇自洛阳结伴来游梁宋的李白、杜甫,三人欢然同游。他们于汴州登上了吹台(繁台),...
《长安三万里》的背后,真实的李白、高适和杜甫是什么样的关系
晚年的杜甫在寄给高适的诗中有“汶上相逢年颇多,飞腾无那故人何”之句,而高适《东平路作三首》则更为明确地采用了“扁舟向何处,吾爱汶阳中”的说法。龚丘县城东北五十四里,坐落着先秦鲁国汶阳古城的遗址,汶水自泰山脚下缓流至此,迤逦向西,注入郓州的大野泽。汶阳古城周边的土地向称肥沃,“汶阳之田”是《左传...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64岁的高适究竟凭什么封侯?
高适是唐代唯一一位通过军功封侯的诗人,当其它的人都在彷徨的时候,高适已经在军营中磨炼了很多年了(www.e993.com)2024年11月14日。高适28岁,他开始有了参军的念头,于是去干谒朔方节度使李祎,以及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想在他们的幕府里谋差事。高适先到朔方,写了首长诗《信安王幕府》投赠信安王李祎,称颂他平定奚、契丹叛乱的功劳,顺势推荐自己,但...
杜甫临终前的一首诗,写清了李白、高适,谁才是他的真朋友
而这首《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也是他对高适赠予他的那首《人日寄杜二拾遗》的回应。只不过这个时候,老友已不在人世。因此,一想到这里,杜甫就会流下泪来。那么,当年的杜甫与高适之间的友情是如何建立的呢?据唐史中的描写,两人是在玄宗统治下的长安城中相识的。由于彼时的两人都是才华横溢的诗人,因而才产生...
《中华文脉·经典围读会》成都站:喝李白的酒,骑高适的马,感受杜甫...
在四川,高适两次平息蜀乱,从一个遗落民间的村野诗人,迅速崛起为大唐的封疆大吏。对于这样一位“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的诗人,出身军人家庭的保剑锋觉得天然亲近。“正因为他真实去过边塞、打过仗,所以读他的诗,特别过瘾,有战地感、现场感。”...
...笔,记录曾经熠熠生辉的时代!青岛作家薛易推出新书《大唐诗人行》
这本书的主要线索是时间,从唐朝刚开国,一直写到安史之乱之后,大约150年的历史。用李世民、初唐四杰、陈子昂、孟浩然、王维、李白、杜甫等10位诗人,串起了这段历史。其中也包括王昌龄、高适、綦毋潜等其他三十多位诗人。我想用一条线索,把诗人、诗句都串起来,把当时的“朋友圈”呈现出来。记者:写哪位诗人,...
高适送别好友时写下一首七绝,后两句堪称千古名句,激励世人上千年
公元747年,身在老家睢阳的高适与好朋友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聚会后又各奔前程,于是高适就写下了赠别的诗歌《别董大》。董大原名董庭兰,是当时著名的音乐演奏家,最擅长的就是七弦琴的演奏,而且因为技艺高超,深得宰相房绾赏识。对于这一事件,同时代诗人崔珏在诗中这样写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