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新刊丨从《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到《新青年》社旧址,唤醒新...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正式创刊;1917年初,《新青年》编辑部随之迁到北京;1920年底,陈独秀前往广州任职杂志社一并迁至广州就在广州越秀的昌兴街26、28号是《新青年》社旧址所在地今天,让我们回到100多年前在北京东城和广州越秀遇见《新青年》杂志社翻转手机查看图片编辑/...
“旗帜与号角——百种党刊珍本展”在长沙展出
比如《新青年》杂志,由陈独秀创办,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任主编并撰写发刊词《敬告青年》,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从《新青年》到《湘江评论》,从《中国工人》到《中国妇女》……每一本党刊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和时代精神。这些珍本不仅记录了党的光辉历程,更是中国共产党人智慧与...
东北抗联将领后人捐赠百年前《新青年》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近日,东北抗联将领宋国瑞之孙宋群向高密市的红高粱抗战馆捐赠了1917年出版的《新青年》杂志。宋国瑞之孙宋群据了解,宋国瑞(1905年-1933年)原名宋振邦,字祥斋,又名宋琦,高密市夏庄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高密早期著名的共产党员之一;1926年7月,受中共山东地执委派遣考入中央军...
...与“保守”之辨|岭南文化新讲第二十七讲暨《随笔》杂志四十五...
傅斯年本是‘中国文学系’的学生,黄侃教授的高足,而黄侃则是北大里有力的守旧派,一向为了《新青年》派提倡白话文而引起他的痛骂的,料想不到我竟把傅斯年引进了胡适的路子上去,后来竟办起《新潮》来,成为《新青年》的得力助手。”1917年的胡适。(图/Wiki)海外知名中国思想史、文化史专家余英时指出,1917年顾颉...
《新青年》唤醒新青年
《新青年》(LAJEUNESSE),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创刊,由陈独秀主编,上海群益书社发行。1916年9月1日,出版的第二卷第一号改名为《新青年》。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新青年》,长25.3厘米,宽18.5厘米,厚0.5厘米。从封面上可以看到,改刊后的《新青年》有陈独秀号召青年做“新青年”的《新青年》一文;...
《觉醒年代》再回北大,请你进校看!
革命历史题材舞台作品、音乐剧《觉醒年代》以同名电视剧原版作为改编底本以李大钊、陈独秀传播马克思主义、相约建党为主线以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经历为辅助线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呐喊》百年特展: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
而1922年1月茅盾(署名“雁冰”)在看过《阿Q正传》四章后,即认为该小说是“一部杰作”,阿Q是“中国人品性的结晶”,留下现存最早评论《阿Q正传》的文字。1926年12月3日,鲁迅完成《〈阿Q正传〉的成因》,叙述撰写《阿Q正传》的成因和经过,发表在《北新》杂志上,当期杂志封面由孙福熙设计,绘制了一个拖着...
“红豆生南国,此刊最相思”《红豆杂志结集》在中山大学首发
原中山大学学生会主席蔡东士向中山大学校长高松赠送《红豆杂志结集》。“红豆生南国,此刊最相思”。曾执教“新三届”学子的中大中文系黄天骥教授为该书题词。黄天骥教授表示,“《红豆》杂志在当时的发行和影响力是了不得的”。今年他已届90岁,现场发言时仍身姿挺拔、声音洪亮,讲起往事记忆犹新。“在座的各位我大...
觉醒年代的周树人与柳树人|人物
柳树人,原名柳基石,1905年出生于朝鲜黄海道金川郡,6岁时随父移居中国东北,5年后加入中国国籍,1924年毕业于南京华中公学,此后加入朝鲜民族主义革命团体,同时进入北京朝阳大学读经济学。1919年,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而日本殖民统治下的朝鲜半岛则有三一运动在先,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思想启蒙先驱者们在《新青年》等...
“觉醒年代”的亚东图书馆旧址面临拆建,文史学者呼吁保护砖雕门楼
△上海南昌路100弄2号,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展示的《新青年》杂志电视剧《觉醒年代》中,陈独秀、胡适等都曾在亚东图书馆集会,陈延年、陈乔年曾寄宿于亚东图书馆发行所。这些令观众印象深刻的情节,其实是有历史原型的。根据相关文献、书信、回忆录记载,1928年,胡适曾受邀在温州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