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不可说丨苏轼“日啖荔枝三百颗”不是实写,是用典
“日啖荔枝三百颗”出自苏轼《食荔支二首并引·其二》: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支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荔枝在文字上最早见于西汉司马相如《上林赋》,写作“离支”;苏轼原文都写成“荔支”或“荔子”。苏轼这首诗歌的大致意思是说,惠州甚好甚好,这罗浮山下气候宜人,四季如春。好吃的水果...
苏轼晚年被贬岭南,吃荔枝上头后写下千古名篇,后人为此争论千年
在所有的岭南食物中,苏轼对惠州的荔枝情有独钟。出于对这一食物的喜爱,苏轼特地为它创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食荔枝二首并序·其二》,全诗如下:《食荔枝二首并序·其二》——北宋·苏轼惠州太守东堂,祠故相陈文惠公,堂下有公手植荔枝一株,郡人谓之“将军荔”。今岁大熟,赏啖之余,下逮吏卒。...
葛洪苏轼来代言 药香千年罗浮山
他还写下流传千年的《惠州一绝·食荔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可惜,苏轼重游罗浮山的梦想未实现,他在惠州住了两年七个多月,只去过一次罗浮山。苏东坡在惠州的行动是受约束的,没有官府的同意,他不能出城,要想游览罗浮山,必须要有官员陪同。可惜的是,苏轼一...
作物的故事丨“日啖荔枝三百颗”:苏轼与岭南荔枝
文同在《谢任泸州师中寄荔枝》诗中,描述了客人从泸州南部带来荔枝,童稚争食的场面。同属巴蜀的忠州也被认为是贡荔的产地。竺可桢虽然从气象学上推论眉山有荔枝,并且说苏轼兄弟在诗中有说明。但事实上苏诗中有关荔枝的文字不少,直接提到眉山荔枝的时候并不多,更没有直接提到在眉山老家吃到本地产荔枝的事实。倒...
苏东坡|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吃饱
苏东坡到惠州后的第二年四月十一日,吃到了惠州荔枝。这个时候的荔枝属于早熟品种,还带酸味,但已经让苏东坡赞不绝口,认为“荔枝厚味高格两绝,果中无比,食物中唯江瑶柱、河豚鱼近耳”,于是写下了这篇《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南村诸杨北村卢,白华青叶冬不枯。
三次被贬不认怂的苏轼,走到哪吃到哪,用美食抚平心态
苏轼也洞悉食物搭配之技,在《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诗中将荔枝和众多美食搭配在一起并感叹道:“我生涉世本为口,一官久已轻莼鲈(www.e993.com)2024年11月8日。人间何者非梦幻,南来万里真良图。”充分体现其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苏轼同庄子一样认识并接受了现实的必然性,但相比于庄子的“安时处顺”,苏轼多了一份对生活的热情和认真。
「惠州文脉·风物」葛洪与苏轼的“双向奔赴”:真契之交 隔代知音
《食荔枝》(其二):“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宋人视惠州为“瘴疠之地,魍魅为邻”(苏轼《到惠州谢表》),苏轼却毫无哀怨嗟叹之辞,深深地爱上了惠州这片民风朴拙淳厚、自然风景如画的土地,无怪乎他在《与王定国》写道:“南北去住定有命,此心亦不念归,...
苏轼这三首诗词,彻底治愈了我
《惠州一绝》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又作《食荔枝二首·之二》。这首诗写于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年),当时苏轼被贬谪至惠州。首先,诗中的“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描绘了惠州罗浮山下的美丽春景,卢橘和杨梅依次成熟,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里的“卢橘”实际上指的是枇杷,苏轼...
于东坡而言 荔枝是美食也是乡愁|东坡大家讲
“苏轼到达惠州是公元1094年农历十月初二,那时候他吃到的应当是荔枝干。因此,《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中的‘初食’应当指的是初次吃到新鲜的荔枝。”李好补充道。惠州市旅游协会副会长李好频繁书写荔枝既因为喜爱,也因为乡愁苏轼一生写过至少20首荔枝诗词,在黄州、儋州、杭州、惠州等地都写过。但为何苏轼不...
传承东坡情 人人续后章
四月十一日,东坡在惠州第一次品尝到新鲜荔枝,即兴写下《初食荔枝》一诗。后在五六月的一次活动中,其蓦然生叹,写下一首震撼千古的名作《荔枝叹》。绍圣三年四月某日,苏东坡受惠州太守詹范之邀来到梌山“太守东堂”(现惠州中山公园)啖荔。这里有一荔树名“将军树”,乃文惠公陈尧佐“手植”的荔树,而陈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