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苏轼写得最洒脱的一阕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赏析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赏析这首词,写了一次去“沙湖”路上遇雨而往返的过程,分上下两阙。先来看上阙。尽管雨打树叶响,仍未阻...
苏轼的三首定风波,三十岁以后才能读懂,太抚慰人心,此生必读!
苏轼的好友王定国,因为受到苏轼“乌台诗案”的牵连,被贬谪到地处岭南荒僻之地的宾州。王定国受贬时,其歌姬柔奴毅然随行到岭南。公元1083年,王定国北归,请出柔奴为苏轼劝酒。苏轼问及广南风土,柔奴答以“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听后,大受感动,于是写下此词赞她:《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常羡...
当你的人生不如意时,不妨读读苏轼的这首《定风波》
苏东坡被贬至黄州,有一回出行途中,突然一阵暴雨袭来,所有人都惊慌失措地找寻避雨之处,唯有苏轼不认为自己狼狈不堪,反倒悠然地在雨中漫步,因为他知晓,既然碰到这场雨,就算拼命奔跑,前方依旧是雨,倒不如泰然地享受风雨的洗礼,待雨一停,自然就会雨过天晴。苏轼有感而发,于是就有了这首《定风波》。我们先来看第...
对于苏轼的《定风波》,康震和康辉有不同解读,看完之后大彻大悟
后来苏轼虽然因为太后等人求情免死,但是被贬到黄州后,他自己就觉得没脸见人了。一开始他就寄居在一个庙里,白天睡大觉,晚上再出来洗澡、吃饭。这样差不多过了一个月左右,苏轼发现周围的人根本不关心他那档子事,他才放宽了心,自己跑到街上去玩儿。这下子,他也敢和路人聊天了,也敢拉着陌生人要给人讲“鬼故事...
胸襟不豁达咋办?苏轼用《定风波》回答:装就一个字,我只说一次
苏轼二十岁以前在老家四川眉山的时候,就已经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但是直至被贬黄州之初,他仍然没有跳脱出世俗的虚荣心。苏轼本人性格也是比较骄傲的,由于在四十岁以前过得太顺,所以一朝被贬,他的虚荣心作怪,就开始害怕被人嘲笑,于是躲在定惠院里,白天都不敢出门见人。
为你读书丨苏轼《定风波》
正是在被贬黄州时,他给自己取名叫东坡居士,写出了这篇流传千古的《定风波》(www.e993.com)2024年12月19日。再一次被贬到惠州之时,惠州不如黄州,出了名的瘴气之乡,在这里他的红颜知己王朝云去世,伤心之际苏轼感叹: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但是在这里他能在苦中找到甜“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再次...
未来讲堂丨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其中,王定国受到的处罚最重,被贬到宾州,也就是现在的广西宾阳。宾州位于广南,在宋朝可是个荒蛮之地,连亲朋故旧都难免对落难的王定国避之不及,谁也不曾想到,寓娘却慨然说道:我愿意追随相公,生死无妨。就这样,她随着王定国一路到了岭南,艰辛备尝。五年之后,王定国北归,苏轼为他接风,却意外地发现,老朋友并没...
苏轼游清泉寺写下一首词,最后三句堪称千古绝唱,激励世人上千年
这首词是苏轼在人生与事业的低谷期写下的一首励志作品,元丰三年二月(公元1080年),经历了乌台诗案的苏轼被贬到黄州。苏轼在黄州并没有选择躺平、摆烂,而是以不抛弃、不放弃的人生信条充实自信,以“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人生态度迎接生命驿站上的种种坎坷与挑战。
看了苏轼的一生,才明白人生再难,也要好好吃饭
被贬黄州,苏轼念着“火候足食他自美”,让东坡肉的香气飘香十里;图|纪录片《鲜生史》??被贬惠州时,他“日啖荔枝三百颗”,清润的甜蜜在口腔中涌流;图2|图虫创意??途径吴越,将杨梅记在心间;品味橙橘,脱口而出“三日手犹香”。被贬儋州,生蚝的香,要配着撒点白糖,还写信向弟弟和儿子炫耀。
「诵读经典」张青:《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这一句简直就是苏轼一生生活的写照。他在政治上不断地受到打击,一贬再贬,晚年最后流放到了蛮荒之地海南岛。但是在精神上,他始终没有被打败,始终保持一颗鲜活灵动的心。当他被贬到海南岛,仍能够写出“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这样心灵纯净的句子。对于“一蓑烟雨”这样的意象,苏轼是非常喜爱的。他对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