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世界中——评林棹《潮汐图》兼论“新南方写作”的先锋性问题
林棹在其长篇小说《潮汐图》中,展现了“新南方写作”的先锋特质。该作以1820年代的一只雌性巨蛙为主角,讲述了一个不仅深深植根于晚清岭南风土,更胸怀世界的传奇故事。从文学史的角度审视,《潮汐图》不仅以其卓越的想象力拓展了文学的虚构疆域,有力延续了先锋文学传统,更以极具岭南风情的地方书写,使得先锋性的特质得以...
余华:作为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家
作为“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家,余华在“先锋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创作的第一部先锋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学界的高度认可,奠定了他的地位。在此之后,他又创作了《古典爱情》《河边的错误》等多部经典之作,打破了日常的语言秩序,颠覆了人们的观念,开拓出一个新的审美艺术空间。观念的颠覆...
《新小说手册》先锋文学书系在昆首发
1984年,马原发表短篇小说《拉萨河女神》,随后,洪峰、余华、苏童、格非等一批作家陆续写出一大批先锋力作,以独特的话语方式进行小说文体形式的实验,成为中国文坛一道耀眼的风景。2024年是《拉萨河女神》发表40周年,也是中国先锋文学诞生40周年。此次活动汇聚了丹增、马原、于坚、耿占春、陈鹏、何凯旋、寇挥、严前海、赵兰振...
余华| 36岁之后,我才知道鲁迅有多好
王德威因而认为,《十八岁出门远行》是先锋文学时代来临的征兆,余华是“以一种文学的虚无主义面向他的时代;他引领我们进入鲁迅所谓的‘无物之阵’,以虚击实,瓦解了前此现实和现实主义的伪装”。在解读余华小说《第七天》里的虚无主义时,王德威将视线拉回到《十八岁出门远行》。他对照这两部小说所代表的叙事意识指...
这个时代的“顶流”里能有余华,是件幸事
他酷爱裁剪叙事的时间轴,在短篇小说《往事与刑罚》《此文献给少女杨柳》中,现实与虚幻、过去与将来被并行缝合进语言,时间在故事里分裂、重叠、错位。在1989年《上海文论》上,余华写下带有宣言倾向的先锋派创作谈,“当我们抛弃对事实做出结论的企图,那么已有的经验就不再牢不可破。”这个观点发祥于那年元旦第二天,...
遇见文学的黄金时代 | 11位顶级小说家的灵与肉
中国当代文坛受其影响的其实远不止莫言一人,我们也能看到苏童、余华、陈忠实……这些文坛名家的作品里那些若有若无的,来自这位拉美作家影响的影子(www.e993.com)2024年11月10日。这部对后人影响深远的小说,就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之作《百年孤独》。它的开头极其经典,可能许多没读完原著的读者都能背诵出来:...
余华:文学创作中的时间问题
从余华的《往事与刑罚》小说中,我们也能够看到博尔赫斯短篇小说《小径分岔的花园》的影子。《小径分岔的花园》这篇小说主要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名叫余准的中国博士为德国提供情报的事情。为了顺利传递秘密情报,躲避英国军官的追查,他逃到了汉学家斯蒂芬·艾伯特博士家中,并发现了小径分岔的花园。
余华苏童带货《收获》,董宇辉“拖堂”一个半小时
余华余华坦言,他现在非常感谢《收获》的一点是,他第一部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的后半部分是听了编辑意见后删掉重写的。“在《收获》的严格要求下,最后我干脆推倒重写,一个字都没留。但这挽救了我的第一部长篇。如果没有《收获》,《在细雨中呼喊》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何以“先锋”?——专访茅奖作家东西
“《回响》采用了类型小说推理加严肃文学写心理的技法,希望借类型小说之‘壳’,行纯文学之‘实’。”东西透露,从构思到完成,小说用时数年。此前,他的《耳光响亮》《后悔录》《篡改的命》都曾角逐茅盾文学奖,但都铩羽而归。“是不断地改变、突破,才有了今天的《回响》。”视频记者:张文4年仅评5部...
余华出了趟远门,创造了历史
说他们写的“不是小说”是盛行一时的观念,先锋作家们都感觉可笑。他们认为小说的叙述形式不应该是固定的。小说“应该是开放的,是未完成的,是永远有待于完成的”。余华《我在岛屿读书》当时主流文学观念对中与外的简单划分也让余华感到荒谬。作家和批评家们仍然把托尔斯泰和巴尔扎克这些19世纪作家的批判现实主义当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