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湛:李大钊《史学要论》的形成及其在民国史学界的传播
他点评道:“中国史书有哪一种,史学就有哪一类。这把历史与史书根本混乱了。而且是非常之拉杂不清的。”周氏认为,历史学的门类,当依史事来分别,而不是史书体裁。周绍张借鉴了李大钊的方法:“我觉得李守常底分类,是进步性一点的,可以注意。他分历史学为普通和特殊两种;这两种都分有记述之部和理论之部。把记述...
看完女博士对教授的举报,才发现史书史料,已被人当成了揽财工具
看完女博士对教授的举报,才发现史书史料,已被人当成了揽财工具关于中国人民大学女博士举报其导师性骚扰一事,学校迅速作出了处理。据报道,这名女博士于7月21日晚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实名举报视频,指控其导师在2022年5月21日对她进行性骚扰和猥亵,并威胁她不能毕业。学校在接到举报后,于第二天即7月22日晚发布...
杨宽诞辰110周年|杨宽史料整理思想探析
史料以内容分,有属原始史料和孳生史料,其史料价值则原始史料较孳生史料更近真实;史料以形式分,则有遗物和传说之别,文字记录和非文字记录之别,其价值则文字记录以外,实物较为原始;史料以来源分,有“有意传沿”和“无意传沿”之别,其价值则无意流传较有意更可信。通过史料类别分判史料价值,进而考察史书的范畴及...
张杰:论《史通》开启的关于体裁、体例、文辞与史书编纂的讨论
刘知幾史体论的重大意义,是区分出纪传体的通史和断代史两大系列,同时又对比纪传体和编年体的优劣长短,为后世史书体裁的讨论和创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形成了以纪传体史书为核心的历史编纂学的讨论空间。刘知幾之后,学者对这个问题展开了更充分的阐发。唐末皇甫湜在《编年纪传论》中指出:“合圣人之经者,以心不以迹...
考古史料与历史文献并进,再现南京“海丝”盛景
史书记载“于襄阳致之”,意思是刘宋的皇帝从襄阳学来的。襄阳原来属于南阳,南阳地区在东汉时期非常流行在墓葬前放置这种有翼石兽,而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并没有此现象,都是后来从襄阳学过来的。但是,襄阳或南阳地区安置石兽做法又是从什么地方学来的?如果把视角放得更远一些,在今天乌克兰和黑海、里海一带,是人类...
冯尔康:清人书札的史料价值
信中叙述,自送婆母灵枢后,如何谨守门户,处分下人;如何督子读书及课程进度;在子女生病时调治及药方的改变;如何理财,维持家用;关照丈夫保重身体,特别是痔疮的防治;报告自家身体状况和用药情形;报告妾的安分守已;询问坟茔之建设,并抒发己见,以子妇而不能与葬,甚疚;略言时事,自觉不当;祈请乃夫规劝娘家二兄不要...
我国古代的“正史”,都是如何写出来的
其实对于正史的修撰来说,有了史料和修史者以及修史许可还是不够的,如果想成为“正史”,还需要一个关键的要素,那就是有统治者,尤其是皇帝的认可。由于我国有“后朝修前朝史”的传统,所以《宋史》《元史》等史书的修撰都具有强烈的确定正统的意味。所以帝王们往往亲自过目史书的内容,并且有不少还会在后面写上自己...
夏朝有什么过硬史料证明它是真实存在的吗?网友的分享老外沉默了
这个很正常太史公写的史记也不是他自己拍脑袋想出来的也是基于大量的资料只不过很多资料都散失了。搞清楚史料和物证的区别,它顶多算是物证,史料大多是指官方修订的或者有广泛认可度的记载,咱们类似这样的物证可比西方多多了。文化与文明是两码事。答主不会认为两万年前国外没人,都是后来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吧...
吴春梅 | 略论梁启超的历史文献学思想
他指出,中国的史料没有经过科学的整理,加上人为原因,史料的混杂、湮乱难免,如何鉴别,如何去取,这是治史的第一步。对待史料,应持怀疑的精神,“无论何项史料,皆须打几分折头。吾侪宜刻刻用怀疑精神唤起注意,而努力以施忠实之研究,则真相庶可次第呈露也”。[19]对待史书记载的历史上发生的事情,同样也须持怀疑...
宋代太后权力有多大?宋太祖怎么死的?吴铮强用《官家的心事》作答
我不认为语言的表达上有一个明确的专业和通俗之分,只不过是读者的层次是分高下的。我反而认为如果有这个区别的话,这个界限不在文字表达,在他的这个议题上。怎样的历史书是好的史书?你哪怕写的再专业,也应该有非专业的读者。难度不是一个问题。现在读者的水平,总有那么一个层次是很高的。我前两天在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