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国家安全坚强保障——写在总体国家安全观...
2014年4月15日,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十年来,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引下,我国在国际局势急剧变化中牢牢掌握了发展和安全主动权。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平安中国建设迈向更高水...
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决定提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完善青年创新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更好保障青年科技人员待遇;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坚持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完善海外引进人才支持保障机制。“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支撑引领...
刘奇志:回顾规划历史品赏发展理念
事实上拥有这一意识理念并把三镇组合到一起的是孙中山先生,他在《建国方略》里提出:“武汉者,指武昌、汉阳、汉口三市而言。”从此时起,武汉三镇形成一个整体的理念,最关键的,他并不是就武昌论武昌,就汉阳论汉阳,而是提出武汉是全国沟通大洋计划的顶水点,本部铁路系统的中点,中国最重要的商业中心。从这里可以看出...
安树伟: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展、成效与展望
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即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优化发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推进重点地区一体发展,培育壮大若干重点经济区。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的陆续出台是与这一发展思路相契...
以学科交叉解“难题”,回望2023年服务国家需求的科研
当前,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作为后发国家,中国要实现超越追赶,需要科技创新,同样也需要管理学科的创新发展。多年来,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急国家之所急,聚焦国家战略,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统筹为原则,以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和学科交叉会聚战略为指导,拔尖造峰,将学科发展深度嵌...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之路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www.e993.com)2024年11月22日。1979年3月,邓小平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当年12月,他还用富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小康”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明确了20世纪末中国能够达到的现代化水平,由此,“小康”成为中国...
张瑜:详拆三中【百项】改革任务|决定|新机制|长效机制|张瑜(演员...
1)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减少非公益性用地划拨。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
翁铁慧|发挥教育、科技、人才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支撑作用
我们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新定位新要求,深刻认识教育、科技、人才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地位,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崭新篇章。一、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支撑和引领中国式现代化...
全文|更好赋能中国繁荣世界——新质生产力的理论贡献和实践价值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重大概念。此后,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全国两会和赴地方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新质生产力作出系统阐释和重大部署,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问题。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全面深化的转变,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总体完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任务,实现到党成立一百周年时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取得明显成效的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有力制度保障,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