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趣味小课堂|震撼!司马光剧院大揭秘:他的故事远超砸缸!
司马光写过的小册子中就专门介绍怎样投壶。他说,投壶之前,先摆酒席。酒席要摆到客厅里,如果客厅太小,就摆到院子里。千万不要在卧室里摆酒席,因为地方太小,没办法投壶。酒席摆好,大家分东西两排站立,主人站在东边,客人站在西边,双方鞠躬行礼。然后主人发出邀请:“我准备了一只破壶、一捆坏箭,咱们玩投壶好不好...
司马光和王安石的差距在于缺乏幼时“砸缸救人”的那种勇气和魄力
于是,司马光通过创造性思维另辟蹊径,通过砸缸放水来间接救人,包含了朴素的相对论思想和辩证法思想。据《宋史·司马光传》记载: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本着实事求是和尊重历史的态度,文史不假带您走进北宋,走进这个真实发生过的故事。为了抵制抄袭,本人在来源...
文史丨都知道司马光砸缸,那被他救出的小孩是谁呢?
根据最早的史料记载《冷斋夜话》中对于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记载来看,司马光在他幼年时候和一群小孩子嬉戏游玩,其中一个小孩子不幸掉进了庭院中的那口装满水的大瓮中,生命垂危,惊险万分。当时随同一起玩耍的其他小孩子们都吓得逃跑了,就只有司马光很是冷静沉着,捡起了石头砸破了大瓮,水流尽人也得救了。而在《宋史...
司马光砸缸世人皆知,可你知道他救的是何人?难怪老师不肯说明
好些年后,上官尚光考科举当了官,在宋朝做了重要的职位。他老是想起小时候司马光砸缸救他的事儿。每次走到当年出事的那个地方,看到那口破了的大缸,就会想起司马光对他的救命之恩。为了报答这份恩情,上官尚光搬到城西龙堤南坡后,专门盖了一座“感恩亭”,来表达对司马光的谢意。这感恩亭建在风景好的山坡上,...
探班!儿童京剧《司马光砸缸》,幕后是这样的
探班!儿童京剧《司马光砸缸》,幕后是这样的2024-07-2320:49发布于北京|435观看0评论收藏分享手机看北京日报客户端粉丝182.3万|关注1+关注作者最新视频276|07:06未成年沉迷花钱抽卡:14岁女孩花上万元在直播间拆卡2024-10-1928|01:02炮兵实弹射击考核全程高燃2024-10-191217|02:09...
砸缸的司马光 与他的时代荣光
司马光,一个临危不乱、勇于砸缸的追风少年!这是许多人孩提时代的记忆(www.e993.com)2024年11月14日。知名史学家、书作者赵冬梅爬梳史料后指出,司马光砸缸之举虽确有史载,但这一壮举,没有成为当年他身上的特有标签。少年时代的司马光并非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天赋异禀,反倒背记比别人慢。好在这并没有成为阻碍司马光学习的拦路虎,而是倒逼他倍加勤...
原创司马光砸缸,救的到底是谁?看完就全明白了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这个故事一直被视为历史典故,后人常用它来教育和激励孩子。当年司马光砸缸的时候仅仅七岁,竟然能临危不乱,淡定的搬起了一块石头,朝大缸猛烈砸去。他的机智聪明可以说在同龄的孩子中很少见,要不是司马光,可能这个孩子真没命了。
对司马光而言,砸缸只是他童年生活的一个片段,真实的他是怎样的
对此,作者的回答是,司马光“应当”砸过缸。其理由是,宋代文人笔记《冷斋夜话》里的确提到司马光“以石击瓮,水因穴而迸,儿得不死”,而且作者进一步考证,“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应当发生在公元1025或1026年的洛阳。当时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在洛阳为官,而司马光不过虚岁七八岁。对于司马光在自己的著述中从未谈到此事...
历史系列:童年砸缸的司马光却成为保守派撕逼新党?看看朋友圈
我们这篇文章要讲的也是一位神童,他就是七岁砸缸挽救小伙伴的北宋司马光;幼年的司马光在砸缸中表现出了思考问题从多维角度,不拘于形式,思维创新,沉着的品质;成年后的司马光怎么变成了一个思维迂腐,思想守旧的顽固保守派呢?有句哲学的话说得好,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性格品行离不开周边社会环境影响,要想了解...
“砸缸”之后的司马光,人生过得怎么样?
除去“砸缸”和《资治通鉴》,我们的历史书对司马光的第三条鲜明定义,应该是“王安石的死对头”。他可以说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保守派,是王安石变法反对派的领袖人物,但他是一个顽固守旧、报残守缺、情愿看着国家走向衰败也不愿做任何改变的人的嘛?显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