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篇:全世界的水都会重逢,一如我们重返此刻
米兰·昆德拉在《生活在别处》中写道:“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敲下这几个字的时候,突然深刻地意识到,这真的是这段旅途的结尾了。对我来说,每次提笔猪猪网的文章,都要做莫大的心理建设。开头总是最难写的,所以我常常先码好结尾,把对某件事情感最浓厚的感受抒发出来,为自己的想法...
【星·回声】| 第三期:如何打破题材局限和同质化写作的困境?
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里,认同了福楼拜的说法:小说家是一位希望消失在他的作品后面的人。消失在自己作品的后面,就意味着写作的旨意来自神灵,或者来自那些难以被常人捕捉的思想。保留自己的偏见、缺点和地域性,是至关重要的。小说家不是道德家或评论家,并不需要做世人眼中的楷模,也不需要德才兼备和广阔的胸怀,能...
西川:一位大于经典作家的作家,一座“满是妖魔的城市”|米沃什逝世...
米沃什的朋友、为米兰·昆德拉所特别称赏的波兰小说家贡布罗维奇曾经感叹:“我们用法语说话就准确,一旦我们改用波兰语,我们就变得模糊起来。”缺少准确性和规则可能是斯拉夫语言的通病。不过米沃什倒也从这种不足中发现了新的可能性:其不确定性或许可以被用来增加语言的柔韧度。本文作者并不懂波兰语,这里只能罗列出米...
阎连科:有一个村庄,是世界的中心
正如绝多的读者喜欢阅读陌生的或在陌生中似曾相识的,再或是阅读一种熟悉的陌生——如我们阅读福克纳、加缪、海明威、罗布格里耶、卡尔维诺、克鲁亚克等,还有昆德拉、罗斯、《米格尔大街》《雪》《亡军的将领》等,之所以要阅读,是因为熟悉而陌生。在这个层面上,我们村的人,他们识字、有文化,但他们不读鲁迅、沈从文和...
西川:米沃什的另一个欧洲
的确,这里面包含着米沃什对波兰的爱、对故乡维尔诺的忠诚,但事情当然不是这么简单。因为一个身在美国的外国诗人,做出这样的选择,就意味着选择了边缘,选择了默默无闻。但是他说:“我被另外的东西所召唤。”波兰语是一个小语种,中国以出版语言辞书著称的商务印书馆甚至从未出版过波兰语辞典。可以想见,波兰语在美国...
阅读的悦:看完这些句子,突然明白了人为什么热爱生命
——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我可能是幸运的我知道满意的爱情并不很多需要种种机遇我只是想不应该因为现实的不满意就迁怒于那亘古的梦想说它本来没有人若无梦夜的眼睛就要瞎了——史铁生《活出爱》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
一周文化讲座|猫腻与中国网络文学_腾讯新闻
他因为爱读柏拉图而遇见德鲁克。他希望他的读者因信任德鲁克而结识柏拉图。在过去,人们把伟大的技艺封存在伟大的故事之中。在今天,我们需要对伟大故事多一点耐心,厚道,和勇气。杨无锐新书《亚特兰蒂斯的水手:从柏拉图到德鲁克》最近出版,周六早上,我们特地邀请杨无锐来到直播间,唠一唠关于这本书的所思所感。
小说家罗伟章:做一个塑造而不是消耗身份的人|「书房」
拥有自己写作的特定地理和命定方向米兰·昆德拉说过,一个作家,有童年就够了。有这种看法的作家不在少数。这个说法尽管指意丰富,但其中必然包括成长环境的意思在里面。罗伟章在写作实践中也体会到,一个作家最好有一个自己的“特定地理”,“这个特定地理,最好与写作者的生命有着深度联系,是成长期的联系——你在成...
马尔克斯逝世六周年:曾多次重申他的写作并非魔幻,就是现实
毫无疑问,马尔克斯的创作就像作家莫言说的,从根本上颠覆了他们这一代作家对文学的认识。马尔克斯把中国作家的创作“翻转”了过来。这不仅在于,很多中国作家都获得过“中国的马尔克斯”的美誉,还在于马尔克斯的灵魂已经渗透到他们的语法里。《百年孤独》开头的“许多年之后……”,更是以一种深刻的诗意、命定与魔幻相交...
读波拉尼奥的小说,经常让人觉得是在上文学课
另一个说法来自克里斯托弗·希钦斯的《致一位“愤青”的信》,说的是异议作家的悲观主义问题。谈到切斯瓦夫·米沃什和米兰·昆德拉的著作,希钦斯表示敬佩,但不赞同这两位东欧作家的思想基调,他们把东欧的“可怕现状说成是永久的、不可挽回的”,而他认为这种对悲观主义的使用可能是有些过度了。希钦斯补充说:“我希望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