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高一部”相关部门负责人就依法惩治网络暴力指导意见答记者问
准确把握网络暴力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和法律政策界限,针对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相关法律的修改,适时修订相关司法解释,制定相关规范性文件,不断完善法律适用规则,有力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三是推动网络暴力源头治理。检察机关将继续结合司法办案,将“惩”“防”“治”结合起来,坚持惩处为要、预防为先、治理为...
新规如何精准惩治“按键伤人”——《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解读
回复、留言、弹幕、点赞等方式制作、复制、发布、传播网络暴力信息的,应当及时采取删除、屏蔽、关闭评论、停止提供相关服务等处置措施;应当加强对网络论坛社区和网络群组的管理,禁止用户在版块、词条、超话、群组等环节制作、复制、发布、传播网络暴力信息,禁止以匿名投稿、隔空喊话等方式创建含有网络暴力信息的论坛社区...
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
第十二条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在国家网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指导下细化网络暴力信息分类标准规则,建立健全网络暴力信息特征库和典型案例样本库,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和人工审核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网络暴力信息的识别监测。第十三条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网络暴力信息预警模型,综合事件类别、针对主体、...
防治网络暴力重在法规落地落实
同时,政府部门还应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确保其切实履行管理责任,及时处置网络暴力信息。其次,网络平台应肩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网络平台应建立完善的信息审核机制,防止网络暴力信息的传播。对于发现的网络暴力行为,平台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并向有关部门报告。此外,广大网民也应积极参与到网络...
“犯罪场”视阈下网络暴力行为阻断模式构建
另一方面,通过技术手段的客观性强化治理实效。将内容识别预警、网暴识别模型与涉网暴舆情应急响应机制相结合,共同构建有效的网暴预警预防机制。在制止网络暴力方面,自然语言技术应用发展较成熟,如采取敏感词过滤算法等。通过识别模型,能够预测网络暴力发展进程,将舆情浓度监控与分级治理同步。
网络暴力侵权法规制路径的完善
网络暴力引发的侵权行为,相较于一般网络侵权行为,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侵权主体众多,主要侵害人身权益,侵权信息扩散快且受众广,经常叠加重复侵权、群体性侵权,一旦不能及时制止就容易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害后果,取证维权极为困难(www.e993.com)2024年11月18日。这种特殊性和复杂性导致网络暴力侵权法规制路径面临一系列实践难题与制度困境:一是“通知—删除...
一言不合就“开盒挂人”,如何从源头上治理网络暴力?
“同时,加强用户账号信息管理。为遭受网络暴力信息侵害的相关主体提供账号信息认证协助,防范和制止假冒、仿冒、恶意关联相关主体进行违规注册或者发布信息。还应建立健全网络暴力信息防护功能。提供网络暴力信息防护选项,以便于用户通过设置来屏蔽陌生用户或者特定用户以及本人发布的信息禁止转载和评论等。”贾海洋进一步表示。
普法强基 · 新规 | 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8月1日起施行→
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加强用户账号信息管理,为遭受网络暴力信息侵害的相关主体提供账号信息认证协助,防范和制止假冒、仿冒、恶意关联相关主体进行违规注册或者发布信息。第九条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制定和公开管理规则、平台公约,与用户签订服务协议,明确网络暴力信息治理相关权利义务,并依法依约履行治理责任。
整治网络暴力,共建共享清朗网络家园
一方面,要敬畏法律、严于律己,把控好自己的“言论边界”,不被网络带跑思想,不被“情绪流”左右观点,不被流量“热度”带走理智判断,自觉尊德守法、文明互动、理性表达,让正能量充满网络空间。另一方面,要抵制网络暴力,不做网络暴力的“看客”,积极举报网络暴力行为,用实际行动制止网络暴力蔓延,共建共享清朗网络家园。
网络暴力治理模式的法治化转型
三、法治化转型之下网络暴力治理模式的新发展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七条明确要求“国家积极开展网络空间治理,推动构建和平、安全、开发、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网络治理体系”,表达了网络空间治理的“系统治理、协同治理”的发展理念。由于反网络暴力法治治理阶段的核心制度尚待建立,我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