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我国实现“国宝”中华鲟人工繁殖,怎么做到的?
经过层层体检筛查,科研团队最终分别选取4尾身强体壮、精力旺盛的成年雄性中华鲟,和身体健康、体态丰满的4尾雌性中华鲟进行亲鱼。为提高成功率,此次试验分两批次进行。期间,攻关团队还克服了雌鱼催产困难、卵子发育进展过快等难关,成功获取雌雄中华鲟的卵子和精子,并进行人工受精操作。完成人工受精的数千尾鱼卵,成...
上海人工繁殖首次成功! 2000尾中华鲟幼鱼健康成长
在中华鲟保护繁育车间,科研人员正在采集中华鲟幼鱼的影像资料。这是人工繁殖的中华鲟孵化出膜的第十四天,此时它们的身体已经长到了约3厘米,刚刚可以开口摄食。这意味着这批中华鲟幼鱼已经顺利进入了新的生长培育阶段。截至目前,首批孵化的5000尾幼苗,存活的有2000尾。在康复观察池,鲟爸鲟妈正在接受科研人员的产后...
上海成功实现中华鲟人工繁殖,首批“国庆宝宝”诞生
10月1日22时,在经历100多个小时孵化后,第一尾中华鲟仔鱼顺利破膜孵出,标志着国宝中华鲟在上海人工繁殖取得成功。随后几天,总计近5000尾中华鲟仔鱼陆续成功孵出,第一批中华鲟宝宝取名为“国庆宝宝”。人工繁殖及放流是保护鱼类物种的关键手段,有助于实现鱼类种质的延续并为野生资源提供持续补充。中华鲟人工繁殖在沪...
检测首次未见长江野生中华鲟产卵迹象 或将灭绝
1983年,科研人员从中华鲟体内取出鱼卵成功繁殖中华鲟;2012年,他们通过人工繁殖的中华鲟培育出“子二代”,意味着人类可以在实验室保存中华鲟的物种;然而,2013年,在复杂诱因下,长江的温度、泥沙、流速发生改变,中华鲟中止产卵,曾被寄予众望的人工增殖放流也不给力。人类科技表现出少有的乏力。如今,科研机构正试图模拟...
上海成功实现中华鲟人工繁殖 2000尾幼鱼健康成长
中华鲟被称为水生物中的“活化石”,是长江珍稀特有鱼类保护的旗舰型物种。经过科研攻关,上海在崇明基地成功孵出人工繁殖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鲟,填补了该项技术在长江下游及长三角地区的科研空白。目前,存活的2000尾中华鲟幼苗已有小蝌蚪大小,正在健康成长。在中华鲟保护繁育车间,科研人员正在采集中华...
中华鲟、长江鲟有何不同?长江鲟的“产房”什么样?一文了解
中华鲟长江鲟珍稀生物有不同虽然都出生于长江,但中华鲟和长江鲟生活区域不同(www.e993.com)2024年11月15日。长江鲟为淡水定居性鱼类,分布于金沙江下游以及长江上游,虽属洄游性鱼类,但不作远距离的洄游;而中华鲟生活在长江和近海中,属于海河远距离洄游性鱼类。繁殖期间,成熟中华鲟在7月至8月从长江口溯江而上,一路跋涉于次年10月至11月,...
中华鲟的“产房”什么样?第一视角跟随记者水下探访
长江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位于四川宜宾市长宁县的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基地,是国内重要的长江鲟人工繁育基地。通过科研人员长期监测发现,人工放流的长江鲟,不仅能够适应长江生活,而且还扩大了栖息地的范围。但是,一个不容乐观的情况是,一直没有发现长江鲟的野外产卵场。这就意味着,构建长江鲟的野外自然繁殖还差...
这是一场保护与灭绝的赛跑 500多尾“水中活化石”中华鲟在洞头...
中华鲟属洄游性鱼类,它一生从淡水产卵场开始,经历鱼苗孵化、藏匿、边滩浅水区索饵、到河口转化,小鱼游至海中索饵生长。十几年后,即将性成熟的中华鲟找到长江口,在夏天溯江而上,到达上游产卵场越冬并根据水情来回迁移。第二年秋天亲鱼再次进入产卵场进行自然繁殖,结束后顺流而下回到大海。整个淡、海水生活史履历比例...
中华鲟的回家路背后,是油库人的离家路
中华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长江珍稀水生生物中最重要代表之一,距今已有2.4亿年历史,被称作“水中大熊猫”。由于还没有可靠的资源保护和自然繁殖恢复途径,目前开展全人工繁殖、构建人工种群、加大增殖放流力度,是恢复中华鲟自然繁殖的重要保护措施。4月24日,宜昌的天晴空万里,“守护中华鲟,共筑生态梦”中华鲟增殖...
全人工繁殖中华鲟如何适应自然环境?
2023年9月至10月,三峡集团长江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分三批次对成熟的中华鲟亲鱼进行繁殖,共繁殖中华鲟鱼苗120万尾,培育成放流规格苗有50余万尾,繁殖数量创40年来新高。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的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是中国首个因大型水利工程兴建而设立的珍稀鱼类科研机构,也是这些中华鲟宝宝的“产房”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