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宁夏文化新名片】石嘴山:打造“城市文学、工矿文艺”高地
是石嘴山市独有的气质,移民文化、工业文化、黄河文化、军旅文化等城市元素和工矿符号是石嘴山文化的注解,传承发展并挖掘地域特质,定位“城市文学、工矿文艺”,打造宁夏城市文学新高地,是石嘴山文化事业兴盛繁荣发展的潜力所在,也是把文化资源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石嘴山的时代命题。
续写春天的故事|宁夏"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调查
海和村只是宁夏多个移民村旧貌换新颜的缩影。为巩固脱贫攻坚来之不易的成果,实现共同富裕,2021年4月份,宁夏开始实施“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由自治区领导带头包抓重点村,全区尽锐出战,对160多个移民村开展巩固提升。一年多来,这项行动硕果累累。“殿后村”二次蝶变位于中卫市的海和村有2500多人,是个移民村...
河套文化耀北疆
千百年来,红色文化、草原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移民文化、边塞文化在这里传承积淀,形成了内涵丰富、形态多样、和谐共生的河套文化。千磨万刻磨刻在沟壑石壁上的阴山岩画,是河套文化的典型元素,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就有“画石山”的记载。阴山岩画题材涉及动物、人物、神灵、器物...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看山乡巨变 | 西海固的根,在新村开出了花
“吊庄移民”,通俗来讲就是将整个村庄“吊”到另一个地方,实现贫困地区群众整体跨区域搬迁。当时,习近平同志亲自部署“吊庄移民”工程,并将永宁县生态移民点命名为“闽宁村”,创造了东西部协作发展新模式。1997年7月15日,戈壁荒滩上一片欢呼,闽宁村正式破土动工,奠基仪式举行时,习近平同志专门发来了一封贺...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 I 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宁夏探索
一部宁夏史,半篇书移民。宁夏移民博物馆用丰富的展品和多样的形式,生动讲述了两千多年来各民族移民共同开发建设宁夏的历史,展示了几十年来宁夏百万移民群众在戈壁滩上开辟新家园、创造美好生活的伟大壮举,让观众充分了解到我国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国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
文化中国行︱笑脸吊牌后的麻编故事——看张璟如何带领移民将...
当天是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麻编技艺传承人张璟来月牙湖手工工坊收取初加工半成品的日子(www.e993.com)2024年11月8日。张璟是家族麻编技艺的第四代传人,也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麻编技艺传承人。2017年,张璟创立月牙湖手工工坊,目前已培训困难群体1000多人次,可承接订单的有200余人,其中移民村麻编织初加工和社区残疾人后期精细化合成稳定就业73...
郭文斌对话陈育宁:从宁夏读懂黄河文化的“根”与“魂”
由此而形成的地域文化自然是以农耕业为主干的文化,以利用黄河资源为核心的文化,以各民族共建家园为内涵的文化,这就是宁夏黄河文化。因为以宽阔平原为主的自然地理条件,宁夏黄河文化具有开阔、大气而又稳定、舒展的气质;因为中原不间断移民及传播交流的影响,宁夏黄河文化主要吸收和扩展了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不仅体现了“...
马慧娟代表:乡村不是文化荒原
在马慧娟眼中,文化是非常宽泛的概念,民间的书法、歌谣、戏曲、剪纸、绘画、民俗,甚至邻里关系、家教家风传承等,都是乡村文化的组成部分,对乡村治理起到关键作用。她举例说,在宁夏的隆德县,书法非常盛行,上至耄耋老人,下到蓬头稚子,拿起毛笔就能写出像模像样的书法。这些年因为移民搬迁,书法也被带到移民区...
活化工业遗存 再塑文旅富矿——宁夏石嘴山市大力发展工业文化旅游
“从文学形象的角度彰显石嘴山鲜明的‘山水文化’‘移民文化’‘工业文化’特色,不仅提高了石嘴山这座城市在中国文学版图中的辨识度,也为城市发展持续凝聚力量。”宁夏文联主席郭文斌说。作为“支边二代”,石嘴山市摄影家协会主席芦有碳,持续用镜头关注记录城市变迁。“我兄弟俩一个叫‘有碳’,一个叫‘有煤’,从名...
宁夏银川市兴庆区滨河家园四村:麻编产业“编”出移民致富新生活
2017年,滨河家园四村利用村部闲置房屋打造麻编手工坊扶贫车间,引入宁夏巴鸟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和自治区非遗传承人张璟发展麻编产业,努力“编”出移民致富新生活。点燃弱势群体生活新希望早在固原市彭阳县老家,移民就在编织、刺绣等手工方面有一定基础和传统,许多人家都有自己编织的各种箩筐。“没想到以前的编织技术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