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邮:打我的不是张飞是刘备!这件小事如何体现汉末乱局?
卢植、皇甫嵩这两位乱世名人的价值取向,一定程度上是思想领域的董卓之乱,延续四百年的汉室皇统不再是天然正确的政治号召,士人的忠节与土崩瓦解的大汉疆土一样,碎裂一地,不可收拾。就怕秀才拿刀枪与皇甫嵩的抱残守缺、卢植的心灰意冷相比,大多数士人在乱世都变得很务实,弃汉室正统若敝屣,都走上献智献力于地...
汉末大乱时人多避难辽东,但公孙氏和士族矛盾却极为尖锐
汉灵帝中平六年(189年),董卓以汉朝的名义任命公孙度为辽东太守。公孙度察觉中土即将大乱,于是寻机发展自己的势力。辽东避难的人们公孙度名义上是汉廷的辽东太守,但实际上他效仿诸侯王甚至帝王的礼仪,其僭越之心甚明。正因为如此,后来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封其为武威将军、永宁乡侯,他根本不以为然,说:“我王辽...
建安七子:汉末乱世的慷慨悲歌(数字里的洛阳)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董卓带兵入洛,擅行废立,对名士孔融等极力笼络。孔融忠于汉室,不愿与董卓为伍,后被遣出京师洛阳,到黄巾军最盛的山东青州当了北海相。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至许都(今许昌)。孔融也应征入朝,为朝廷推荐了不少贤士,《后汉书》中称,一时“海内英俊皆信服之”。他...
原来曹操在挟天子之前早就卷入废立天子的阴谋中这是怎么回事呢?
史载,董卓之乱后,“豪杰并起”。这些“豪杰”范围很大,既包括地方众多豪族,也包括控制地方大权的军政长官,如曹操、袁绍等。此外,“豪杰”有时又与“英雄”可以互称,显示出“豪杰”行侠仗义、独立特行的内在气质。如袁绍逃奔冀州,董卓必欲除之而后快,侍中周毖等说董卓曰:“袁氏树恩四世,门世故吏遍于天下,...
汉末三国唯一击败吕布的人,还不是正规将领,名字很陌生
董卓之乱时,曹操便开始举兵自己干,这时的曹嵩拒绝与曹操一起干,带着少子曹德(又作曹疾)到琅邪避祸。等到曹操在兖州做大了,曹嵩又前来投靠曹操,可还没有赶到,就被陶谦派出的轻骑追上杀死,愤怒之下的曹操发兵攻打徐州陶谦,并展开徐州大屠杀以报复。
汉末群雄修罗场:袁绍能想到最后悔的事,是救了曹操
桓灵之后的东汉虽已经摇摇欲坠,但董卓之乱却非必然之劫,而更像是一场政治意外(www.e993.com)2024年11月7日。中平六年(189)夏四月,汉灵帝驾崩。失去了皇帝保护的宦官集团,立即成为“国人皆曰可杀”的众矢之的——尤其是怀恨两次“党锢之祸”的老仇家清流派官僚,更是嚷嚷着要尽诛宦官。掌握军政大权的大将军何进虽对清流派官僚表示支持,...
《悲愤诗》,汉末的史诗
一、深刻真实地反映了汉末苦难动乱的年代,艺术再现了诗人惨痛的人生经历。全诗长540字。第一段写董卓之乱,诗人及难民被掳后的非人遭遇。第二段主要写在匈奴时想念父母,被赎归时又不忍割舍孩子的肝肠寸断的巨大痛苦。二、蔡琰的五言《悲愤诗》在艺术上获得了极大成功。首先,它是一位女诗人在亲身经历基础上创作的...
秘书写的回忆录:一部曹操生前看过的汉末三国史
从《英雄记》写的内容看,它起始于董卓之乱,结束于赤壁之战,这段历史恰好是王粲亲身经历过的,很多三国人物王粲都见过,跟他们打过交道,所以《英雄记》是“当代人写当代事”,可以看作“汉末三国的口述实录”。五、曹操生前看过的“三国史”《英雄记》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这本书完成60年之后陈寿才开始写《三国志...
汉末三杰之皇甫嵩,明明有好机会,为何没能阻止董卓专权
汉末三杰里,功绩又有不同,准确来说,平定黄巾之乱立功最大的是里面的皇甫嵩。虽然皇甫嵩功劳最大,他却又是之后董卓能毫无顾忌专权的一个重要原因。平定黄巾汉末三杰平定黄巾之乱的大体过程是这样的:光和七年(184年),时任尚书的卢植被拜为北中郎将,带领北军五校,也就是五个营的中央军队受命出征平定黄巾军...
三国时期的中郎将是怎么回事?
其次是军阀割据的出现。汉末先后经历了黄巾起义、十常侍之乱、董卓之乱、李傕郭汜之乱等等,大汉王朝已经基本被打成了筛子,各路诸侯眼瞅着这混乱局面,纷纷拉山头单干,一转眼诸侯就变成了军阀。这些个军阀,级别高一点的是牧、刺史,级别低一些的则是太守、国相、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