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崔铭教授揭秘:苏轼与王安石的恩怨交织|东坡大家讲
公元1037年,苏轼才出生时,王安石便已随父入京,其才华得到了欧阳修等人的赏识。1069年(熙宁四年),苏轼和弟弟苏辙守完父孝回到京城,王安石已被宋神宗任命为参知政事,开启了历史上有名的“王安石变法”。原本交往不多的两人,因这场变法而命运交织,关系在新旧党争中变得复杂。“在政治上,他们前期政见不合,是敌对的...
苏轼与王安石的异同与相知犹如“春到江南花自开”
公元1037年,苏轼出生之时,王安石便已随父入京,其才华得到了欧阳修等人的赏识。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苏轼和弟弟苏辙守完父孝回到京城,王安石已被宋神宗任命为参知政事,开启了历史上有名的“王安石变法”。原本交往不多的两人,因这场变法而命运交织,关系在新旧党争中变得复杂。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任参知政...
做苏东坡的弟弟是啥体验?为捞哥哥一路干到宰相,苏辙:我太难了
苏轼,这位文豪,对其唯一的弟弟苏辙怀有深深的偏爱。每当官场上的风云变幻让他感到失意,他便借酒消愁,同时深情地回忆着苏辙。他曾以笔墨倾诉心声,字里行间流露出浓厚的情感:子由,你是我生命中的明灯,你是我情感深处的寄托。你不仅是我的弟弟,更是我人生旅途中的良友贤生。你的天资聪颖、清澈如泉,我由衷...
苏轼:一生17次失宠、遭贬,却始终未丧命?朝廷有个二把手弟弟!
苏轼发蒙早,他识字也先于弟弟苏辙,弟弟开始识字学文后,苏轼主动充当起了小老师。可以说,他们在出生地四川眉山时,就有了“兄友弟恭”的儿时情。苏轼苏辙苏轼是天生的读书人,他学东西非常快,苏辙有任何疑惑时,他总能用三言两语让他“顿悟”。某种程度上,早年的苏轼是弟弟苏辙是老师,他们亦师亦友亦兄弟。苏轼...
苏轼写给弟弟的另一首《水调歌头》,画面感超绝,字字深情缱绻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的中秋节,彼时苏轼在密州任职,与弟弟苏辙七年未见。对月怀人,他写下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祈愿,感动了后人上千年。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写完这首《水调歌头》后的第二年,苏轼便真的实现了词中的期望,与苏辙相见并共度了中秋。
做苏轼的弟弟是什么感觉?为了保护哥哥,苏辙一路干到了宰相之位
做苏轼的弟弟是什么感觉?为了保护哥哥,苏辙一路干到了宰相之位2024-05-1803:42:41农村金山呀广东举报0分享至0:00/0:00速度洗脑循环Error:Hlsisnotsupported.视频加载失败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农村金山呀16粉丝欣赏田园风光,分享农民生活,感受乡村风土人情和农家美食!12:...
苏轼与苏辙:与君世世为兄弟
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之际,年届四十一的苏轼,自杭州调任密州(今山东诸城)已近两载,与胞弟苏辙已六年未得聚首。中秋佳节,皓月当空,银辉洒满人间,苏轼身在密州,心系国运,亦满怀对京华故里的深切向往。同时,对近在咫尺却难相见的弟弟苏辙,思念之情如潮水般汹涌。他举杯邀月,直至东方既白。此情此景,灵感迸发,...
文史丨你被馋哭了吗?那些年,苏轼吃过的“馒头”
苏轼与苏辙小时候在学舍读书时,某年夏季的一天,突然天降大雨。苏轼与老乡程建用、杨尧咨以及弟弟苏辙坐在学舍中,望着窗外的瓢泼大雨,突然诗兴大发,便相约一起“联句”。“联句”是古人玩的一种接龙游戏,玩法很简单但需要一定的文学素养:每人轮流做一句诗,串起来便可以凑成一首完整的诗。老乡程建用看见庭院里...
苏东坡的一生,也是自我治愈的一生
多方搭救无望的情形下,苏轼在狱中写了一首诗给弟弟,算是托孤。诗中说:“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死何足惜,哪里的青山不能埋骨,只是再也无法践行当年与弟弟对床夜语的盟约了。此生做兄弟还不够,如果有来生,我们依然是兄弟。生生世世,无终无了。这样赤诚的句子...
苏轼的中秋:在月光下找到心灵慰藉
苏轼赶赴惠州途中,在赣州度过了中秋,当夜他独自唱起了彭城(江苏徐州)观月诗,即1077年中秋作的《阳关曲·中秋月》。苏轼还将此诗重新书写并作跋,就是《书彭城观月诗》。跋文中他回忆了十八年前与弟弟苏辙在彭城观月的情景,当时的情景和心境与现在的境遇形成了鲜明对比,不过苏轼还是乐观的,并不觉得当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