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当地慢生活,建水靠啥留住了大批“旅居客”
2017年,沈尊岐在建水碗窑村成立“陶上隐艺术馆”,在异乡开始了自己的紫陶创作旅程。建水紫陶作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其烧制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沈尊岐因其浓厚的“文”韵对建水紫陶产生了浓厚兴趣,想把自己的学识和想法用陶器来体现,致力于创新和提升建水紫陶的艺术表现力,开创出一批具有时代性的传世...
为什么说云南的华宁陶,是一方水土孕育出的器物?
2000年,美陶厂改制,他开始另谋生路,各地做工。直至2013年回归本行,在自家祖地上建起华宁陶工作坊。工作坊位于碗窑村一绿树掩映的小道尽头,祖辈们建起的汪氏古龙便窑盘踞于后方山坡上。从陶街步行前往,一路能看到不少类似工作坊,里间总有陶工在静默劳作。他们微弓着背,或将一团陶土迅速捏成杯碗,或将釉药仔细...
二十二种民间老技艺,有些已经行将消逝……
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00年。锡的质地比较柔软,所以必须要与其它的金属元素制成合金,才能用来制作成锡器。传统的锡器都是手工打制的,但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及铝和不锈钢制品的崛起,传统的锡器制作越来越被边缘化,到如今已渐成“绝唱”。如今,从前乡间小巷里时常看到的有人肩挑扁担,两头是风箱和小炉子,...
这是我认识的建水紫陶吗! 解读深圳文博会上的“新贵”
2022年9月,建水崇文同创紫陶文化有限公司牵头创建了“建水紫陶数字赋能中心”,中心集建水紫陶研发、生产、销售、包装、物流、电商、文化、创意、培训为一体。古窑燃新火,紫陶产品在保持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与新兴文化不断碰撞,一批批极富创意性的作品推陈出新,演绎着泥与火的新篇章。合作业态“上新”陶茶IP有了...
《建水记》作者于坚说,他每次来建水必去的地方是……
这是于坚第几次来建水,他也记不清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于坚就时不时地到建水小住几日。每次来建水,他都会联系老朋友老李,去老李家——那个曾经破败不堪,现在被修葺一新,名字叫做“静庐”的四合院。7月27日,记者在建水见到了年近七旬的于坚。
在云南建水,参观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紫陶,这是大山深处有匠心
建水陶又名建水紫陶,因产于云南省建水县呈赤紫色而得名(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建水紫陶,始于清代道光年间,是在明代粗陶生产昌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建水陶瓷发展史上,曾有“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之说。建水素有“滇南邹鲁,文献名邦”之美誉,汉文化与边地少数民族文化在此交流碰撞,孕育出独具魅力的建水...
红河建水:打造“陶产业” 助力“新发展”
沈路程是建水崇文同创紫陶文化有限公司的一名紫陶装饰工人,妻子也在该厂上班,夫妻两人每月收入近2万元。公司总经理邓孝维介绍,崇文同创2021年开始朝着公司化、规模化发展,吸收附近村民150余人,有的是退伍军人、有的是下岗职工、有的是残疾人,在经过培训上岗后,都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三年来,在政府的扶持下,公司...
马行云:云南建水紫陶
1988年从云南建水燕子洞古人穴居遗址出土的陶饰、陶坠、陶片和1982年从云南建水龙岔河西汉古墓出土的陶片等,都向现代人展示了距今35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和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代云南建水境内曾经有过的古老烧窑制陶历史。最早追溯到3500多年前云南建水便出现了原始的制陶业,到汉代已经有了较为完美的陶器,至宋代...
积极推动建水紫陶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作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建水紫陶,2008年,陶器烧制技艺(建水紫陶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传统技艺“淘泥十二炼”“成型七十二技”“冶陶二十四法”的108道工序,造就了建水紫陶泥料细、胎壁厚,具有耐高温、散热慢、透气好、能防潮的特点,特别适合普洱茶、白茶长期储存,用作茶饮器具,能...
「最美乡愁话建水」小云科技:工艺创新
孙智敏是小云科技的技术负责人,在2014年加入小云科技之前,他曾是国家陶瓷非金属设计院从事陶瓷生产工程设备专业设计的工程师。喜欢钻研的他,结合建水紫陶“阴刻阳填、无釉磨光”的特点,创新了建水紫陶现代化加工工艺和设备技术的研发,实现了紫陶汽锅从手工作坊向产业化的升级。制作现场在工厂一角,十几台打磨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