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以文字为文明标准之一,到底合不合理?甲骨文已给出答案
甲骨文中的典字揭示,商人是在竹简上写字。甲骨文中的典字,由“册”与“双手”组成,即双手捧着书册,表示重要的书籍。其中,上部的册字,与战国竹简文书的造型一模一样,无疑说明了商代已有竹简文书。也就是说,商代日常使用的是竹简文书,给鬼神用的是甲骨文,而由于文字载体的不同,导致商代竹简文书不见踪迹。问...
春秋27件书刻工具各有所用,古代最全的“文具包”亮相省博
因为古代竹简制作步骤繁多,包括裁、切、杀青、书写、钻孔、编等过程,在书写过程中如有错漏,则需用刮刀刮去字迹。想要完成这一系列的工序,就少不了从破竹剖简、修治打磨、刻字改错、磨砺利器的全套工具。这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套保存完整的春秋雕刻工具,为研究春秋乃至西周晚期的书刻工具及其制作技术,提供了一套...
瞭望丨破译千年竹简??求索文明密码
面对这批足以媲美“孔壁中经”与“汲冢竹书”的惊世发现,11位业内专家受邀对竹简鉴定。鉴定意见中写道:“这批战国竹简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前所罕见的重大发现,必将受到国内外学者重视,对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文献学等许多学科将会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此后,清华大学成立...
1996年湖南施工现场,工人挖出汉末竹简,揭露关羽之死实非大意
这个工人认不出竹片上的古文字,猜测应该是古时候留下的文物,赶紧汇报给了上级领导。随后,建筑公司联系了长沙市博物馆。经过博物馆考古工作人员的鉴别,终于确认:这是汉末三国时代的竹简!经过将近一个月的发掘清理,所有的文物都被收集完成。原来这是一批三国时期东吴政权的竹简。其中的内容可以与现有的史书相互...
透过古文字了解中华文明的过去及走向
黄德宽出版的著作。在全世界的文字中,只有汉字从产生直到现在仍在使用,这也成为汉字能够梳理其发展脉络的有利条件文字记载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
揭秘甲骨文:用刀在骨头上契刻并不是是商代人作记录的常态
在进入本书前,最后介绍甲骨的刻辞顺序(www.e993.com)2024年11月3日。刻辞的部位基本对应背面钻凿的位置而与兆纹走向相反,(如左图)即兆纹右向,相应的刻辞就左向。商代在竹简上的书写方向,推论是自上而下,然后自右而左。甲骨则因讲究对称,龟腹甲以中线左右对称,行列的走向,文字在边缘的,多半自外而内;在里面的,则多半自内而外。牛肩...
兵马俑中的文职工作者:这些带石头的“打工人”到底是谁?
过去的人们对它的用途认知有误,以为古人用刀在竹简上刻字以记录文字,因而“刀笔”乃是“以刀为笔”。这种认识在唐代贾公彦的著作《周礼·考工记疏》中有提及,他说:“古者未有纸笔,则以削刻字,至汉虽有纸笔,仍有书刀。”甚至南宋王应麟的著作《困学纪闻》又进一步解释说:“古未有纸,以书刀刻于方策,谓之削...
赵培丨夏虚诵古:早期《书》类文献之流播
结合杜预注,则《先识览》所及终古负责之“图法”,当即此类图物和与之相类之王朝法令,而此处之法令,或仅为以图示、绳契形式所记之法。但历时既久,刻写内容及其载体不易保存,故后世难以睹见。结合于省吾先生的推论,从上甲微到示壬(主壬)的时代,或为绳契、图物和口传到文字记录的过渡时期,简册开始与...
理解自己的文明(14):简牍中尘封的历史|图鉴
总体而言,战国至魏晋之间文字载体还是以竹木简牍为主。王观堂称“书契之用,自刻画始,金石也,甲胄也,竹木也,三者不知孰为先后,而以竹木之用为最广。”就简牍所承载的内容而言,大概分为两类。其一为典籍文献,是兼及《汉书·艺文志》所列之“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等计六略,其语句以至篇章,则...
春秋豪华文具出圈,两千多年前的古人怎样写字?
书刻工具就是古代时用来书写、契刻文字的工具。由于先秦时期中国北方气候温和,竹子和木头随处可得,相比于制作成本较高的青铜器,记录文字更为便利,因此人们会将竹木制作成竹简和木牍,用毛笔在上面写字。在山东,就有这样一套功能齐全的春秋27件套书刻工具,这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套保存完整的春秋书刻工具。山东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