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北京故居修缮完成曾被鉴定为危房
中新网北京9月14日电(记者于立霄)9月15日是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杂志创刊100周年纪念日,陈独秀在北京的故居、《新青年》编辑部的旧址,历经多年的腾退修缮今天终于竣工。陈独秀的旧居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北池子大街箭杆胡同20号,旧居大门北向,青石门礅两个,上雕石狮。院内有正北房、正南房,侧有耳房,整体院落...
新青年·新刊丨从《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到《新青年》社旧址,唤醒新...
《青年杂志》在上海正式创刊;1917年初,《新青年》编辑部随之迁到北京;1920年底,陈独秀前往广州任职杂志社一并迁至广州就在广州越秀的昌兴街26、28号是《新青年》社旧址所在地今天,让我们回到100多年前在北京东城和广州越秀遇见《新青年》杂志社翻转手机查看图片编辑/陈露露来源/广州越秀发布1...
深度凝聚力量!《南方》杂志创刊20年的“出圈密码”,都在此书
《新青年》杂志开了通过刊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河,1921年4月因在上海被查封而南迁广州,陈独秀、瞿秋白向全国吹响革命号角。1926年2月7日,中共广东区委书记陈延年、宣传部部长张太雷创办《人民周刊》,成为广东省委机关刊的文脉之源。陈独秀、陈延年、邓中夏、阮啸仙、恽代英等都在《人民周刊》发出振聋发聩的...
陈独秀信札︱《新青年》编辑同人思想演变的历史见证
《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由陈独秀创办于上海,一年之后改为《新青年》。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了新的国民性即新青年的六条标准:“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指出这六条标准的基本精神就...
讲座|《新青年》如何成为中国近代新文化运动急先锋
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杂志在上海创刊,后改名为《新青年》,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这一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杂志,是在什么背景下诞生的?它对中国进步青年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月3日下午,以“新青年”为主题的1925红色经典阅读沙龙举行,上海作家黄向辉在1925书局带领读者了解“新青年”在新文化运动中的...
《新青年》唤醒新青年
《新青年》(LAJEUNESSE),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创刊,由陈独秀主编,上海群益书社发行(www.e993.com)2024年11月27日。1916年9月1日,出版的第二卷第一号改名为《新青年》。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新青年》,长25.3厘米,宽18.5厘米,厚0.5厘米。从封面上可以看到,改刊后的《新青年》有陈独秀号召青年做“新青年”的《新青年》一文;...
100年前,“在沉闷的中国新文坛鼓动一种清新芳烈的艺术空气”
1918年1月起,《新青年》改为全用白话。受此影响,白话刊物逐渐增多,不仅有1919年刊行的北大《新潮》月刊,连略显保守的《东方杂志》与《小说月报》也开始发表白话文学作品。上海《时事新报·学灯》《民国日报·觉悟》、北京《晨报副镌》以及《京报副刊》更被称为新文化运动的“四大副刊”,影响巨大。这些刊物为新...
叶新:“五四”已经105年,记忆“新青年”钱玄同
1918年1月,《新青年》编辑部由上海迁移到北京,并且由陈独秀一人编辑改为同人刊物,同人共同轮流编辑,直到1919年。这实际上标志着《新青年》同人集团的正式形成。1918年参与编辑的共有6人,即每人编一期,其次序是陈独秀、胡适、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李大钊。1919年参与编辑的6人是陈独秀、钱玄同、高一涵、胡适、李大...
“觉醒年代”的亚东图书馆旧址面临拆建,文史学者呼吁保护砖雕门楼
上海温州路27号,亚东图书馆旧址所在。电视剧《觉醒年代》中,这个由出版家汪孟邹投资并经营的出版机构,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陈独秀、胡适等人都曾在此活动。1935年,在《新青年》创刊20周年时发行的合订本也诞生于此。4月26日,现代快报记者实地探访了温州路27号。这是目前发现的亚东图书馆在上海唯一...
风云际会的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们 - 启明晨星--党史-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陈独秀到北大任职后,《新青年》也随之从上海搬到北京,落户箭杆胡同9号(今20号)。其时,这份杂志已创办一年有余。1915年9月15日创刊时的名字叫《青年杂志》,陈独秀写下创刊词:“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科学与人权,就是陈独秀鼓吹德先生和赛先生的起源。除此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