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民国第一届议会选举及宋教仁对责任制内阁的追求
宋教仁挑明了责任制内阁是他的主要目的,至于袁世凯在未来国会的总统选举中仍应当选总统,可以看作是宋的竞选策略。为了造成选举后实行责任制内阁的舆论,宋在竞选演说中还对政府的财政混乱、外蒙、西藏危机等放言批评。1913年2月19日,宋在国民党上海交通部欢迎会上,继续抨击政府的现行政策,并提出宪法这个事关国体的...
为袁世凯独裁的国家机关,究竟是怎样?看完才知总统权力大到没边
确立新约法的目的在于取消《临时约法》及其所规定的责任内阁制,而代之以总统集权和个人独裁的总统制,因此,新约法公布的同时,袁世凯即下令废止《国务院官制》,并以新成立的政事堂和国务卿取代了《临时约法》时代的国务院、国务总理及国务员。《临时约法》时期的最后一届内阁总理是熊希龄的“第一流人才内阁”。在...
袁世凯死后,总统黎元洪为何被架空?真相源自1912年《临时约法》
《临时约法》的公布和施行,始于民国元年3月30日。当时这个约法的中心目的就是要通过法律的形式来制约和约束北洋鼻祖袁世凯个人的专制和独裁。其基本特点就是采用责任内阁制和总统虚位,并以扩大内阁总理权限的方式来约束总统。因此,从法律体系上看,《临时约法》的恢复行使,客观上并不会对段祺瑞独裁产生太大的约束。
民国初年的宪政挫折——新鲜出炉的“临时约法”
一是增加“临时副总统”;二是“临时大总统制定官制官规”;三是宋教仁一贯坚持的主要用于架空虚置最高权力的集体协商、署名限权的责任内阁制条款。核心内容有:“国务各员执行政务,临时大总统发布法律及有关政务之命令,须副署之。”按照该项修正案,总统制的临时政府便具备了内阁制的部分特点。1912年1月2日,来...
1913年,选总统费尽心机,袁世凯为何如此难?真相:他得罪进步党
5、从内阁制到总统制在正式总统选举之后,国民党籍议员和正式国会的存在均已经失去了必要。因此,在选举揭晓以后,袁世凯就已经在考虑取消国民党在国会中的地位的问题了,使“统一之局”得到“圆满”解决。当选正式大总统后,袁世凯所面临的另一个政治问题是如何借正式宪法的制订来摆脱《临时约法》对于总统约束的问题。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下)1912—1949
影响: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将中华民国的总统制改为内阁制,限制总统权力(www.e993.com)2024年11月22日。1913二次革命时间:1913年7月—1913年10月对象:革命派、北洋军阀事件:1913年3月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被袁世凯派刺客暗杀,孙中山由此看清了袁世凯的反动面目,从日本回国力主武装讨袁,但只得到了...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
(1)袁世凯上台: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2)独揽大权的活动①1913年3月,“宋教仁案”。②1913年1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中国国民党。③1914年5月公布的《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同年年底发布的《修正大总统选举法》,又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
民国时期北洋政府“府院之争”背后的博弈 内阁制与总统制
黎元洪和段祺瑞“府院之争”指的是北洋军阀主政中华民国时期总统和国务总理两大系统之间展开的权利斗争,一共进行了两次,分别是总统黎元洪对阵国务总理段祺瑞、总统冯国璋对阵国务总理段祺瑞。“府院之争”最大的恶果就是党争不断,各派系为了反对而反对甚至于枉顾国家利益,在矛盾彻底激化后使用武力决定胜负,使得好不容易...
民国初年的政体之争:总统制还是内阁制?最后还是成了“军阀制”
那怎样才能变总统制为内阁制,并将其合法化呢?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修改此时正在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孙中山一方看来,法律一旦确定就不能随便更改,将责任内阁制通过《临时约法》固定下来,是对袁世凯就职后最大的限制。三、民初共和制度的困境
民国档案︱辛亥革命后日本舆论界对中国共和制度的关注与讨论
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上,出于保全领土、强盛国力的目的,副岛义一与寺尾亨都主张单一国家制,实行中央集权。他们认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第七条“参议院由各省都督府所派遣之参议员组织之”不合时宜,不赞成在中国实行联邦制。副岛义一指出:“各省应当只是行政区划,各省都督只是地方官厅。所以不是各省的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