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代,逃荒路上父母带着一对儿女,母亲趴在地上奄奄一息
2023年1月24日 - 网易
40年代,一张令人泪目心酸的照片。一片荒凉的逃荒路上,父母带着一对儿女,母亲似乎快不行了,趴在地上奄奄一息,父亲虚弱的坐在旁边,担忧的看着母亲,两个懵懂的孩子也是担忧的看着母亲。然而他们都无能为力,饥饿,寒冷和生病一点点在剥夺他们的生命,他们只能等死。
详情
济南200年万寿宫修旧如旧再重生
2013年12月26日 - 房天下
韩复榘主政山东时,鲁西南时常闹饥荒,大批混穷的难民奔赴济南逃荒吃饭。江西会馆的大客厅每年冬天辟为接纳鲁西南难民的场所,人住得满满的,灾民可免费吃到窝头、稀饭、咸菜。上世纪50年代,被解放的江西会馆划归省物资局,这个代表“四旧”的建筑群被彻底改造,戏台、客厅、富贵大戏院先后被拆,万寿宫也被改得面目全非,渐...
详情
党旗引领下的绿色转型之路——中共耿车镇委员会引领绿色发展纪实
2019年7月1日 - 半月谈
第一次转型创造了“耿车模式”。耿车历史上地处黄泛区,改革开放前,过着贫苦的小农生活,当地流传“春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糠菜半年粮,四处去逃荒”顺口溜。上世纪80年代,耿车人因穷思变,自发地向非农业领域寻求生计,并探索形成乡办、村办、户办、联户办“四轮齐转”和民营、集体“双轨并进”发展乡镇企业的耿车路...
详情
上海蕃瓜弄:记忆里的变形记
2016年12月27日 - 上海观察
上世纪40年代的蕃瓜弄滚地龙上世纪四十年代,受战乱和天灾影响,江淮一带的大批贫困农民逃难、逃荒,来上海谋生。他们因无力租赁“上只角”的现成住房,就在这片荒野之地上随遇而安,往往用一条芦席卷个半圆型,固定在两边支起的竹竿上,就成了一个简单的栖身之所。这种窝棚不到一人高,钻进钻出需低头哈腰,天气不好...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