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克斯特:他们用我的伤口做成了星星,每一颗是一只注视你的眼睛
在其作品中,巴克斯特似乎对这个社会非人化的一面感到失望,此时戏剧成为批判的载体。巴克斯特的最后一部诗集《耶路撒冷十四行诗》(1970年)和《秋天的遗嘱》(1972年)显示出他更加从容不迫。这两部诗集的语言口语化,结构不像以前那么拘谨,语调娓娓道来。这两部诗集以及《耶路撒冷日记本》(1971年)中的散文,都将日常生...
「读书」以色列建国日,聊聊那部难啃的《耶路撒冷三千年》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末尾的那段美妙至极的散文——作者描写了现代耶路撒冷普通的一天——从牧师到拉比,从教堂到犹太居住区,从看门人到贵族居住者……语言一改前面的学术味,仿佛幽灵重回人间,在城市间闲游一般……全书在这般松弛中结束。没有哪部书能从内容上照顾到所有相关知识,也没有哪部书能在观点上绝对中立客观...
研讨|《散文中的北京》:它源源不断地给予作家创作的能量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则借用了徐则臣在《耶路撒冷》里的一段话回答了“北京为何如此迷人”这一问题,“我们在北京的天桥上打着被污染了的喷嚏,然后集体怀念运河上无以计数的负氧离子,怀念空气的清新甘洌如同冰镇过的王子啤酒,但是怀念完了就完了,我们继续待在星星稀少的北京……北京不宜人居,但它宽厚、丰富...
散文是一把秘匙
《耶路撒冷》写了六年。为什么这么慢呢?徐则臣这样解释:慢是因为复杂。人物多半都是走走停停、愁肠百转,过去、现在和未来,任何一个时间段都可能让他们沉溺其中。这番话写入《耶路撒冷》跋,标题《能有多复杂,就有多缓慢》,现收于《从一个蛋开始》(浙江文艺出版社)这部散文随笔自选集。收录38篇文章,分了两辑。...
余华耶路撒冷演讲:我只知道人是什么
余华耶路撒冷演讲:我只知道人是什么,纳粹,犹太人,集中营,大屠杀,余华耶,医学家,散文家,小说家,耶路撒冷,第二次世界大战,我只知道人是什么
《直到我们建起了耶路撒冷》记录一段曲折迷人的历史
阿迪娜·霍夫曼(AdinaHoffman),美国散文家、传记作家、文学评论家,1967年生于密西西比州,1992年起移居耶路撒冷,在当地生活25年,写作题材关注中东地区和犹太人历史文化(www.e993.com)2024年11月23日。2010年凭借《我的幸福与幸福无关:一个诗人在巴勒斯坦的世纪生活》获英国温盖特文学奖;2012年与其丈夫彼得·科尔(著名诗人、翻译家)合著的《神圣残片:...
中华读书报:赫胥黎及其散文
赫胥黎散文题材的范围是极其广泛的,这反映他兴趣的广泛与学识的渊博,尽管他的观点有时并不完全科学和总是令人信服(特别是因为两次世界大战的悲剧,使他对人类前途得出悲观的结论,晚年甚至陷入神秘主义),但他总是为我们提出新的视角,开拓思路,每每包含新颖独到的预言性见解,这是他散文的可读性所在。
《耶路撒冷》(长篇小说节选)
《耶路撒冷》(长篇小说节选)郭红松/绘徐则臣1978年生于江苏东海,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著有长篇小说《午夜之门》《夜火车》《耶路撒冷》,小说集《跑步穿过中关村》《天上人间》《居延》《古斯特城堡》,散文随笔集《把大师挂在嘴上》《到世界去》,作品集《通往乌托邦的旅程》等。曾获春天文学奖、西湖·中国新锐文学...
李炽昌:《诗篇》的历史记忆及其宗教功能
北国灭亡之后,北国人南下,将北国的传统带到耶路撒冷,因为此时南国是以色列家唯一的希望,成为唯一的耶和华信仰及祭祀传统的合法继承者。南国的传统也是在希西家之后才突然丰富起来。耶路撒冷经历公元前701年亚述围困而后又完美解脱之后,产生了关于耶路撒冷永不会被攻破的观念。于是我们再看《诗篇》78,诗中强调示罗的帐幕被...
【荐读】经典好书推荐
5.《耶路撒冷三千年》西蒙·蒙蒂菲奥里耶路撒冷的历史是整个世界的历史。它是一个神的殿堂、两个民族的首都、三大宗教的圣地,是唯一拥有天堂和尘世两种存在的城市;它是文明冲突的战略要冲,让世人魂牵梦绕的去处。本书就依年代顺序,以三大宗教围绕“圣城”的角逐,以几大家族的兴衰更迭为主线,生动讲述了耶路撒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