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水·寒士百吟之十四】范仲淹
为了纪念范仲淹的功绩,人们把这条捍海堰称做“范公堤”。在如皋城里,还建了三座祠堂纪念他,一座在东水关内,叫范文正公祠。景祐元年(1034年),苏州久雨霖潦,江湖泛滥,积水不能退,造成良田丢弃,农耕失收,黎民饥馑困苦,范仲淹出知苏州后,根据水性与地理环境,提出开浚昆山、常熟间的“五河”,将积水导流太湖,...
宋朝历史上,只有9位大臣谥号为“文正”,司马光上榜!
但是,变法因为阻力极大,这导致范仲淹自请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享年六十四岁。范仲淹这位文武全才的去世,让宋仁宗十分痛惜,于是他亲书其碑额为“褒贤之碑”。后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魏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至清代以后,相继从祀...
秦望龙 | 庆阳赋
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在宋夏战争爆发后,他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的方针,巩固了西北边防。131.奚康生:南阳翟人,北魏将领,生性骁勇,弓力十石,矢异常箭。北石窟寺建造于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509年),和南石窟寺同为北魏泾州刺史奚康生主持凿...
范仲淹:春满百花路 - 科教文卫 - 舜网新闻
这段读书经历为范仲淹日后为官、为文生涯奠定了丰厚的文化积累。范公祠门口今900多岁树龄的古槐本版照片均由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徐敏摄醴泉寺内的范文正公祠曾在齐州古寺苦读数年清朝初年,诗人王士祯到长白山醴泉寺寻访,作诗《阻雨望醴泉寺用徐昌谷韵》,其中有句云:“渺渺青山路,苍苍修竹林。法...
庆阳赋_美文_中国甘肃网
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在宋夏战争爆发后,他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的方针,巩固了西北边防。
千年前,范仲淹最后的日子_澎湃号·湃客_澎湃新闻-The Paper
范仲淹不仅在政治上有所建树,他的文学成就也颇为显著,被誉为“宋代文学巨匠”(www.e993.com)2024年11月28日。他的文风上雅、内容精深,诗文多反映民间疾苦,政治得失,具有现实意义。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济南文化名人的“高考”往事:辛弃疾两次参加金朝科考,李清照告发...
醴泉寺内的范文正公祠宋真宗景德(1004-1007)初年,朱文瀚任淄州(今山东淄博)长史,范仲淹也随同来到这里,就读于长白山醴泉寺(寺所在地原归济南章丘,后划归滨州邹平)。朱家家境并不富裕,十几岁的范仲淹在这里用功苦读,心无旁骛。史料记载,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罢参知政事,出为邠州(今陕西彬州市)太守时...
范仲淹与欧阳修交往史:北宋文官为啥那么敢说? | 豫记
公曰彼善,谓公树朋。公所勇为,谓公躁进;公有退让,谓公近名。谗人之言,其何可听。”欧阳修鲜明对比范仲淹的磊落言行和反对派的卑劣伎俩,对迫害改革的反对派进行声讨。祭文还写道:“自公云亡,谤不待辨。愈久愈明,由今可见。始屈终伸,公其无恨。”...
乾隆六下江南、四次到访!这里有何魅力?
天平山山势高峻,常有白云缭绕,故又称“白云山(27.330,1.22,4.67%)”。山上有白云泉,甘甜清冽,陆羽品鉴后,命名为“吴中第一水”。“天宝中,白乐天出麾吾乡,爱贵清泚”(《荐白云泉书与范文正公》陈纯臣)。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范仲淹父子的书法,庄严清劲!|仁宗|司马光|岳阳楼记_网易订阅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文正,亦称范履霜,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祖籍邠州,后迁居苏州吴县。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传世有《范文正公集》等,著名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千古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