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23首悲怆作品:沉郁顿挫的诗风,抒写时局动荡、人生漂泊悲凉
杜甫年迈体衰仍漂泊在外,时局动荡,北归无望的痛苦越发强烈,自古道,叶落归根,树尤如此,人何以堪。品读着他沉重的诗词,犹如看到这位饱经沧桑,满头飞霜的老人向北伫立,涕泪纵横的形象,感受他一心思如而永生无望的无奈和悲伤。21《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颖李十二娘...
杜甫23首悲怆作品:沉郁顿挫的诗风,抒写时局动荡、人生漂泊悲凉...
杜甫年迈体衰仍漂泊在外,时局动荡,北归无望的痛苦越发强烈,自古道,叶落归根,树尤如此,人何以堪。品读着他沉重的诗词,犹如看到这位饱经沧桑,满头飞霜的老人向北伫立,涕泪纵横的形象,感受他一心思如而永生无望的无奈和悲伤。21《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颖李十二娘...
涵育“同道中国”——韩愈古文的思想世界
韩愈创作古文,追求“文以明道”“文道并重”。韩愈对“文”的意义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其《答陈生师锡书》云:“愈之志在古道,又甚好其言辞。”在《答李图南秀才书》中说:“然愈之所志于古者,不惟其辞之好,好其道焉尔。”“文”在韩愈看来,表达了古文作者的主体自觉,展现了精神修养的丰富内涵,有着极其重要的...
韩愈古文的思想世界
韩愈创作古文,追求“文以明道”“文道并重”。韩愈对“文”的意义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其《答陈生师锡书》云:“愈之志在古道,又甚好其言辞。”在《答李图南秀才书》中说:“然愈之所志于古者,不惟其辞之好,好其道焉尔。”“文”在韩愈看来,表达了古文作者的主体自觉,展现了精神修养的丰富内涵,有着极其重要的...
汲取方孝孺精神力量 提供前行的动力源泉
方孝孺出生于元顺帝至正17年(公元1357年),当时正值元末天下大乱,时局动荡不安之时,并不是读书的好时机。而且当时的他,家庭屡遭变故。7岁的时候生母去世,12岁的时候对他很好的继母又死了,19岁的时候父亲方克勤因“空印案”被杀,所以他说自己是“盖二十而丁三艰”,平生“苦多病,重之以悲哀,割心摧腑,殆不能...
一个广东人最后的警告,他确实眼光如刀
晚清时局的动荡下,儒教统治已经出现一丝裂隙,而少年人旺盛的求知欲恰好在此时萌芽(www.e993.com)2024年11月27日。裂隙旁,少年凿壁偷光,得以窥见一个“中国中心”以外的世界。真正替梁启超凿开这堵墙的,是康有为。在朋友陈通甫的介绍下,梁启超第一次与康有为见面。即使陈通甫已经盛赞过康有为的个人魅力与学识,见面之前,梁启超仍然有所怀疑,毕竟他在...
“科学人生·光耀百年” 百年院士谢毓元:一生践行忠恕之道—新闻...
由于时局动荡,谢毓元4岁时随全家迁回苏州生活,又在烽火战乱中辗转多地求学。1940年,谢毓元从苏州中学毕业,并考入当时迁沪的私立东吴大学。次年,日军占领租界,父亲极具文人风骨,不让谢毓元在敌占区读书,他便辍学在家四年之久。期间,谢毓元并没有荒废学业,而是大量阅读英文小说,并记诵《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文...
天地与我并生 万物与我为一
“半竿落日,两行新雁,一叶扁舟”用寥寥数笔的诗意画面,写尽了时局动荡、身世飘零中的离愁别绪,也写出了千古文人的诗性旷达。宗白华说:“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
纪念|孙诒让——古典传统与时代变局间的行走者
父亲的去世,甲午战争的爆发,使得原本安稳的书斋生活逐渐飘摇起来,动荡的时局越来越深地进入到孙诒让的视野、生活和思想中。西方的入侵、西学的渐进、对清王朝统治合法性的怀疑等时代局势,带来了当时思想界的风雷激荡。孙诒让虽一直僻居浙南一隅,因其家庭背景和自己的交游、治学经历,孙诒让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种族革命...
杨焄|《卖火柴的小女孩》在中国
让人简直难以置信,仅仅数年之前他还在满怀激情地称颂安徒生是“世界最伟大的天才之一”,其童话创作是“近代的不朽的名著”(《近代名著百种》七《童话全集》,载《小说月报》第十八卷第六号,1927年)。面对时局动荡、人事浮沉的残酷现实,终于令许多人对充满幻想的安徒生童话渐渐产生了倦怠乃至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