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史记》的作者司马迁
王国维认为:“太史公修《史记》时所据古书,若《五帝德》,若《帝系姓》,若《谍记》,若《春秋历谱谍》,若《国语》,若《春秋左氏传》,若《孔子弟子籍》,凡先秦六国遗书,非当时写本者,皆谓之古文。”也就是说,司马迁所谓的“古文”,是以不用当时通行的隶书写成的古书。郑慧生也说:“这古文,是...
补阙正讹,考镜源流丨《史记会注考证校补》出版
《〈史记〉文献学研究》全文收录在《校补》的分篇校勘和补遗之后,作为《校补》全书的终结,一九七〇年(昭和四十五年),《史记会注考证校补》全九册由日本《史记会注考证校补》刊行会出齐。正如水泽利忠在自序中所云:“余始校诸本,以乾隆武英殿本为底本,《新编史记考异》是也。后识南宋庆元黄善夫刊本佳而改...
南怀瑾:这三句话,就是人生哲学|法家|道家|孔子|史记|司马迁_网易...
此外还有一篇《伯夷列传》,其中有“烈士徇名,夸者死权,众庶冯生”三句话,包括了很多的思想,是讲的人生哲学。“烈士徇名”,一看烈士这个字,不要就想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那就不必研究中国文化了;《史记》的这个烈士名称,是套用古文的,在古文当时所讲的烈士,等于现在所讲的英雄;时代不同,观念也就不同了。所谓...
汉代的书序为何置于书后
汉代对典籍的搜集整理及私人著书的增多,逐渐形成一种独立的文体形式。汉代书序中《淮南子·要略》《史记·太史公自序》《汉书·叙传》《论衡·自纪篇》等均是书中的最后一篇,放于书后。查阅资料发现,早期书序在后是由写作时间决定的,在全书写完后回顾书籍内容时才准备写序,序主要是对写作缘由、内容、体例等加以...
汇龙潭 | 归有光的凡人“史记”
《明史·归有光传》评:“有光为古文,原本经术,好太史公书,得其神理。”黄宗羲《郑禹梅刻稿序》也同样认为“震川之所以见重于世者,以其得史迁之神也。其神之所寓,一往情深,而纡回曲折次之”。关注普通女性命运为凡人作记,在归有光生活的那个年代,少有文人如此。而他不仅为普通人立传,还十分关注...
抄读《史记》,很香
在小红书发起“抄读《史记》”以来,已经有超过50位书友参与抄读,越来越有意思了(www.e993.com)2024年11月10日。我们正在抄《太史公自序》。司马迁出身在历史世家,他爸爸司马谈是汉武帝朝的太史令。衣食无忧的司马迁,从小接受很好的教育,十岁能诵古文,拜大儒董仲舒为师。二十岁壮游大汉帝国,“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
《史记》: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史记》是由心血浇铸而成的不朽巨著,关注的不是冷冰冰的历史,而是鲜活的生命。司马家族是史官世家。司马迁“年十岁则诵古文”,后又跟随孔安国、董仲舒学习,20岁时壮游天下,实地考察历史遗迹,收集资料。司马谈临终前嘱其子:“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司马迁继承父亲遗志,下决心要继...
《古文观止》:古文启蒙必读书
比如,《古文观止》中选录的骈体文有孔稚珪的《北山移文》、骆宾王的《为徐敬业讨武瞾檄》、王勃的《滕王阁序》、刘禹锡的《陋室铭》、杜牧的《阿房宫赋》,都是雅俗共赏的妙文。第三个突破,是突破了以前文选不收经书、史书的传统,收录了《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以及《史记》《汉书》《后汉书》等...
古文启蒙必读书(子曰诗云)
比如,《古文观止》中选录的骈体文有孔稚珪的《北山移文》、骆宾王的《为徐敬业讨武瞾檄》、王勃的《滕王阁序》、刘禹锡的《陋室铭》、杜牧的《阿房宫赋》,都是雅俗共赏的妙文。第三个突破,是突破了以前文选不收经书、史书的传统,收录了《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以及《史记》《汉书》《后汉书》等...
辛德勇《汉书》概说|《汉书》与《史记》
可是若说重要,也可以说相当重要。因为文体、文笔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要素,这意味着它就是历史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重要对象。特别是在唐宋古文运动兴盛之后,历代学者在撰写所谓“古文”的时候,都要学为秦汉之文,竞相取法于《史记》和《汉书》,而《汉书》的阅读在士子之间尤为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