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去世前写给儿子的一封信,仅86字,却说透一生,值得一看!
故事“喂鸡求学”的主人公就是少年诸葛亮。古时无钟表,诸葛亮的先生司马徽就训练了一只公鸡,按时鸣叫,定点喂食,用于记时!诸葛亮为了延长学习时间,在裤子上缝了个口袋装小米,每日晌午便悄悄在窗外撒一把。如此一来公鸡忙于吃食,便无暇啼叫了。渐渐的,授课时间虽延长,司马徽也发现了公鸡不报时的现象。经过观察,...
诸葛亮为何不敢把平生所学传给儿子诸葛瞻?有4个原因
第四个原因,在史料之中早有提及。在诸葛亮北伐之前便曾经给其兄长也就是诸葛瑾写了一封书信。毕竟在乱世之中,到底谁才能笑到最后诸葛亮无法料到,而当时诸葛瑾乃是孙吴大臣有着不错的地位。如果川中有什么不测,诸葛瞻等人也可以投靠,总之诸葛瑾绝对不是外人,不但是诸葛亮大哥,同时也是诸葛瞻的大伯父。诸葛亮...
诸葛亮一生共有6大接班人,除了姜维,另外5人都是谁?
诸葛瞻是诸葛亮的儿子,虽然诸葛亮去世的时候,诸葛瞻只有8岁,但诸葛亮死后留下的大量材料,都是他儿子继承的,而且诸葛瞻长大以后,也受到了刘禅的器重,被蜀汉臣民视为孔明在世,所以说诸葛瞻也算是诸葛亮的接班人!遗憾的是,由于诸葛亮死得太早,并没有手把手教导诸葛瞻,所以诸葛瞻的所学所知都是道听途说或者通过...
为何诸葛瞻临终前会感叹没能压制父亲诸葛亮生前赏识的名将姜维?
诸葛亮在谈及诸葛瞻时,透露出一种复杂的情感。他提到,尽管诸葛瞻在年幼时便展现出了异于常人的聪明才智,但这份过早的聪颖却让他心生忧虑。他担忧的是,诸葛瞻可能会因为自己的天赋而过于自满,这种骄傲的心态可能会阻碍他未来成就更大的事业。在生命的终章之际,诸葛亮深怀忧虑,挥毫泼墨创作了《诫子书》,旨...
诸葛亮临终留下86个字,南怀瑾说后人都没有跳出他的手掌心
接下来,诸葛亮开始思考对家事的处理。他想到了自己的儿子诸葛瞻。诸葛亮老来得子,这一年诸葛瞻才只有8岁。诸葛瞻虽然非常聪明,这固然让他到欣慰。但在这欣慰之外,却隐隐地有意一忧虑。不久之前,他在给大哥诸葛瑾的信中说,自己担心诸葛瞻早熟,恐怕将来难以成为担当大任的人物。
诸葛瞻身居高位却无谋无勇,最终兵败身死,难道诸葛亮不教子吗?
中国有句老话:龙生龙,凤生凤,可诸葛亮这条纵横捭阖、叱咤风云的“卧龙”却未能留下龙种,据史料记载,诸葛亮之子诸葛瞻才具平庸,不堪重用,靠父荫被刘禅招为驸马,还成为辅政大臣,位高权重的他好赖不分,竟与奸宦黄皓搅在一块,攀援朋比,在司马昭兴兵灭蜀的危急时刻,由于他作战指挥失误,率数万成都御林军抵抗邓艾...
品清廉故事 传廉洁家风||诸葛亮“诫子训”
诸葛亮46岁才得子诸葛瞻,他很喜欢这个儿子,希望儿子将来能成为国家栋梁。诸葛亮有两个姐姐,二姐所生子叫庞涣,深得诸葛亮喜爱。诸葛亮常年征战,政务缠身,但仍不忘教诲儿辈,他写给诸葛瞻和庞涣的两封家书可以说各有侧重,《诫子书》强调了“修身学习”的重要性,《诫外甥书》则阐述了“立志做人”的重要性,这也...
“相父”还是“丞相”?后主与孔明如何看待对方?
但是,诸葛亮写给李严的回信里也说了,北伐成功后,“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帝”显然指的是后主刘禅,如果诸葛亮真的有不臣之心,冀图通过北伐来树立绝对权威,晋爵封王,并受近似天子规格的“九锡之礼”,甚至在时机成熟时易代更祚、登上帝位,“帝还故居”将置后主刘禅于何地呢?若孔明真的意图“受十命”...
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与诸葛亮的爱徒姜维,为何尖锐对立?
从更深入的角度来说,不把兵法传给儿子,一方面表现了诸葛亮没有私心,只是想为蜀汉找一个真正胜任的将帅。也许,不把兵法传给“文不足以安邦、武不足以定国”的诸葛瞻,既是对国家的负责,也是对诸葛瞻的保护。诸葛瞻只因为是诸葛亮的儿子,就已经得到了很多不应该得到的厚爱、也承受了太多不该承受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