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文学之事与用兵之道异曲同工 《文学回忆录》自序
今天下午3点,湖北省文联主席、著名作家刘醒龙在华中师大倍阅书店发布新著《文学回忆录》,并与读者互动交流。本报提前撷取作家自序(节选。扫码看楚天APP人文频道可阅读全文),以飨读者。打理这部与往事重逢的书稿,时常冒出一种古老感觉。如同前几天搬家,从柜子最深处翻出那瓶贴着“1997”标签、青岛产的干白葡萄酒,...
2023年,这些文学书值得我们期待
《记忆萦回:布鲁姆文学回忆录》哈罗德·布鲁姆著中信大方在自序中,布鲁姆写道:“贯穿本书的一大关切是那些我‘心爱的亡者’。跟我同一代的大部分朋友都离世了,可他们的声音依然回荡在我耳际。我发现那些声音交织进了我读的书里。我要听的不光是他们的声音,还有在这个世界被创造之前的声音。”本书是文学批评...
木心再引争议:所谓“文本再生”距离抄袭到底有多远
自2006年木心的主要作品在大陆出版以来,他收获了大量关注和喜爱,很多人将他的《文学回忆录》视为最重要的文学入门读物之一,同时也有不少人对其文学造诣抱有质疑。在中国文学史上,木心究竟地位如何?我们又该如何评价这位毕生游离在主流文学圈外的作家的作品?卢虹贝的这一论文日前再次激起了不同的声音。在社交网络...
木心:一个人到世界上来,要爱最可爱的、最好看的、最好吃的
在后来结集而成的《文学回忆录》中,记录了木心在课堂上随性却凝聚的传道受业:“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一个人到世界上来,来做什么?爱最可爱的、最好听的、最好看的、最好吃的。”……下文从木心的《文学回忆录》以及其随笔集中,摘录木心谈文学、生活、艺术、人生等不同内容...
纪念木心逝世十周年:闲聊木心之外 | 对谈陈丹青
《文学回忆录(1989-1994)》,木心/陈丹青著,理想国|上海三联书店,2020年7月。宫子:可能这个话题牵涉到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木心他是如何看待“人”的。很有意思的一点是,读木心能发现,他仿佛是陀思妥耶夫斯基那句名言的反面——爱具体的人,不要爱抽象的人。感觉在他眼里,远处的人、艺术的人、抵达不到的人...
木心生前的愿望,是在美术馆展出他的巨幅画作中的局部与细节
他被更多人认识的时候,已经是位长者,人们愿意尊他为老师,听他慢吞吞地讲课;后来,他拥有了更多读者,《文学回忆录》让他备受年轻人的喜爱,相见恨晚(www.e993.com)2024年11月7日。但对羡慕张爱玲年少成名的木心来说,自己却等到79岁,才第一次在大陆出版书籍。最初的《哥伦比亚的倒影》,也没能掀起阅读的热潮,只是本冷冷清清的文学作品,他依然渴望...
如何评价木心依旧是文艺界的悬案
谈到文学史的写作,张柠认为它是趣味性和科学性的矛盾体,往往人云亦云,缺乏独特的创见,且跟文学不相关。当前文学史的写作变成了条条框框,击碎了许多人的“文学梦”。然而,木心的《文学回忆录》是文学性很强、非常具有可读性的文学史作品。木心用审美批判的方法打破了诸如“革命”、“启蒙”的既定文学史框架,找回了...
《笔记思考术》:用笔记思考,助力人生规划,幸福水到渠成
在学生时代,笔记的概念是狭义的,通常指代的是课堂笔记,老师在课堂讲解内容,我们用笔记去记录老师所讲的重点。尤其是在网络还不那么发达的时候,记笔记的这个环节就显得格外地关键。木心的《文学回忆录》就是课堂笔记的杰出代表。这本书并非木心所写,它是由木心的学生陈丹青通过木心讲课时候的笔记做出的整理。这是我...
烂仔姜文:兼评郭文景、姜文、易中天
木心先生的所有所悟所谈,包括《文学回忆录》五十余万字的全部内容,都是个体的感受、个体的审美、个体的判断,他从不代表其他人也从不允许被其他人代表,这种个体化的叙述对于我们整个文化体系是极稀有的存在,所以愈显其珍贵,这是我向所有人推荐《文学回忆录》的一个最重要原因:他不是给你教科书的标准答案,而是通过...
人生至乐,无如读书
因为《文学回忆录》,我爱上了木心,几乎买来他所有的书。木心的文章很多不是一遍可以读懂,就反复读,常读常新;连他推崇的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萨特、伍尔夫、尼采的书也买来一些。《文学回忆录》式的“听课笔记”,顾随的《中国古典诗词感发》也毫不犹豫买来,拜读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