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贡之役500年:明代浙江市舶司主管部门的变迁
《嘉靖公牍集》收有周良保存的宁波各衙署公文27份,其中浙江市舶司公文5份。浙江市舶司在嘉靖二十七年四月十九日发出“浙江市舶提举司给牌”一文,明确指出浙江巡抚成为市舶司的最高主管官员。“浙江市舶提举司为夷倚事……先蒙钦差抚浙江兼管福建福兴建宁漳泉等处海道地方、提督军务,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朱案验。”...
明清两代正式行政区明明是“布政使司”,为何一般都说“省”?
,其中“承宣布政使司”相当于地方政府,所以明代一级行政区可以认为是“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使司”。同样,“布政使司”和“行省”一样,本也是地方行政机关,后也渐渐成了行政区划,但民间和官方仍然喜欢用旧称,俗称为“省”或“行省”,毕竟“布政使司”四个字用起来太麻烦,其实再叫行省有些怪,因为“中书省...
我国历代公文体制、名称、用途简介
咨呈始于明代,凡六部行文五军都督府,各处承宣布政使司行文六部,清各省布政按察上六部皆用咨呈,民国初也曾用过,旋废。牒呈始于明代,应天府上都司布政司,各府上十卫指挥使按察司,按察司上布政司用之。清代各府行按察司,直隶州知州行知府,府、州、县佐贰官行府、州、县等亦用牒呈。民国废。...
申斌丨万历七年省级赋役书册纂修之行政流程——根据公文装叙结构...
从整个公文最后一句“为此,合将后开条款,刊布成书,通行所属,永为遵守施行,须至书册者”中的“通行所属”可推知,整个公文是四川布政使司发给治下府州县的下行文书,公文起首语与结束语分别用了上行公文和下行公文的专属用语,存在矛盾,此是第二处疑问。这两处疑问,本来需到最后分析完整份公文,并结合相关史事才能...
申斌:明代官文书结构解读与行政流程复原 ——以《山东经会录》的...
三、《山东等处承宣布政使司为开局会计以定一省经制事》解读洪金富首创“换行缩格”法代替引号,不但解决了标点装叙法行文文献时引号不够用的问题,而且有助于读者理解公文层次和承转关系[4]19-20,下面就依此方法标点《山东等处承宣布政使司为开局会计以定一省经制事》。明朝关于公文的规定是《洪武礼制》卷七《...
历代公文体制、名称、用途
明代应天府及太常寺、钦天监、太医院、翰林院、光禄寺、太仆寺、提刑、按察司上各部用量状(www.e993.com)2024年11月13日。清朝只称呈,经历、知县、县丞、主簿上书于知府用此文体。民国仍沿用。申状申,伸义,含有申明冤抑和舒陈曲衷的意思。宋时列为公文体制。是下级对上级的指挥措施有不同意见的申述,称为申状。如朱熹知南康军时,...
清朝时期的布政使,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位?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布政使这个官职也是明朝官制的产物,早在明朝就已经有了布政使的官职了,布政使司就是布政使最开始的名字。在明朝,全国共设置有十三个布政使司,以布政使司来取代了前元时期一直沿用的行省制度。后来,布政使隐隐出现了尾大不掉之势。为了国家统一的考虑,明朝君主决定削弱布政使司的权力,将一省的最...
申斌| 明代中叶赋役经制册籍纂修的扩展机制——财政管理技术传播...
在明代,户、工等部下发的勘合照会和札付中,只开列布政使司和直隶府州整体负担的起运仓口税粮和上供物料的实物额,其中经中央批准折银上纳入库的款目还包括折银率和折银额等内容。而进一步将税粮和物料供给责任向下属府州县分派,以及在各部坐派发生变化时调整分派方案,是布政使司和直隶府州的重要财政管理职责。
说出“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居然是他!明正德九年,山西河津发生了一...
《卜子夏后代贴文》的首句“山西等处提刑按察司清軍带管分巡河東道副使吴江...”则把吴江的官职介绍的更详细了。明代省级行政区称为“承宣布政使司”,简称为“布政司”,而不称为‘行省”,在正式的文件中,为了避免“行省”两个字,地名下面加上“等处”,“山西等处”就是山西省的意思,这也说明《卜子夏...
刘永华:祀典仪式视野下的明清省制演进
尽管朝廷礼制中,没有设计与行省相对应的祭祀对象,但在官府与民间的祭祀实践中,明代开始出现了新动向,即出现了省城隍的名号。隆庆年间成书的《留青日札》,便有“布政使司城隍庙”一条,记云,“京师都城隍庙,以天下十三省城隍之神配享”。据学者研究,省城隍神出现的年代,大致不早于15世纪前期。至嘉靖年间,京师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