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Genetics | 基因组所周永锋团队建立葡萄全基因组选择育种...
通过整合机器学习算法、基因型图谱、表型图谱和数量遗传学分析,该研究提出了葡萄多性状的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模型,成功构建了葡萄全基因组选择育种体系。该体系将有效缩短育种年限、降低育种成本、提高育种效率,形成葡萄育种的新质生产力,为我国快速突破葡萄种业瓶颈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一研究的方法和模型也为其它多年生作物的...
云师大科研团队持续开展马铃薯育种研究——激活种业“芯”动力
目前,云南师范大学马铃薯科学研究院科研团队已在二倍体杂交马铃薯育种领域取得率先突破,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未来,在马铃薯种植中,可不再只依靠块茎种植,而是可以像小麦、水稻一样,用种子播种种植。深厚积累成果不断马铃薯是一年生茄科茄属作物,具有产量高、适应性强、营养丰富、粮菜兼用、综合加工用途广泛...
栽培100万株花草后,武大教授破解百年难题
要问这些年里,孙蒙祥到底栽培了多少花草,他和团队成员粗略一统计,说出一个保守数字——100万株。?正是凭借这上百万株植物,该团队取得一系列植物发育生物学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不久前,Nature在线发表了他们的一篇相关研究论文,破解了自“先天性缺陷”概念提出以来,困扰科学家们长达百年的一个难题:父母亲本基因是...
百余名作物学博士后、博士齐聚乌鲁木齐 聚焦新质生产力建言献策
形成作物抗逆和优质的分子机制、分子育种技术、作物高产栽培与生理生态、荒漠绿洲高效农作制度构建与优化等研究方向,为新疆作物生产提供了技术与人才支撑。近五年,作物学博士后在站人员获批国家级项目9项,省部级项目18项,参与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参与出版专著10部、教材1部,获国家发明专利14项,审定...
60、70、80、90后接力研究这块甘薯,让“济薯”红遍大江南北!
“小”作物也能出“大”成绩多年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甘薯遗传育种与栽培团队培育的“济薯”系列品种以及为良种配套研发的良法,多次被选为部、省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团队还收集保存了上千份宝贵的种质资源,为山东省甘薯产业、北方薯区乃至全国甘薯产业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躬耕不辍数十载 守得金色麦浪香——追记作物遗传育种学家、中国...
有一个人,牵挂了小麦一生,可惜,今年的夏粮丰收他看不到了(www.e993.com)2024年11月9日。他就是被誉为“南方麦王”的作物遗传育种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程顺和。4月10日20时20分,程顺和因病医治无效,在扬州逝世,享年85岁。他一生致力于小麦研究,育成了一个又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小麦品种,获得多...
古老作物黍稷迎来分子育种时代
从破解基因组到育种中国科学院院士、作科所研究员钱前说,栽培黍稷具有生育期短、抗旱、耐瘠薄、适应性广等突出特性,是我国旱作农业的代表性农作物,在治理荒漠、开垦荒地时是先锋作物;因生育期短,也是众所周知的救灾作物。“近年来,干旱加重和气候变暖加速,大家更为关心农业可持续性和粮食安全,黍稷又成了热点,...
科学网— 古老作物黍稷迎来分子育种时代
从破解基因组到育种中国科学院院士、作科所研究员钱前说,栽培黍稷具有生育期短、抗旱、耐瘠薄、适应性广等突出特性,是我国旱作农业的代表性农作物,在治理荒漠、开垦荒地时是先锋作物;因生育期短,也是众所周知的救灾作物。“近年来,干旱加重和气候变暖加速,大家更为关心农业可持续性和粮食安全,黍稷又成了热点,...
这一古老作物的“身世”之谜破解了!有望走进分子育种时代
黍稷是一个抗逆的先锋作物,也是稳产保收作物。只要种下了黍稷,能出苗就能有收成。目前我国的黍稷主要在西北地区种植,每年种植面积约900万亩。一般黍稷亩产可达300—400斤每亩。因为其能够保收成,西北黄土高原老百姓每年都要种上2—3亩。目前学术界缺乏对黍稷品种资源群体遗传结构、基因组变异、驯化和育种相关功...
气候变化了,小麦育种策略也要调整
论文作者之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何中虎说,发展中国家的育种一直以高产为主要目标,通常做法是在高产亲本的基础上,不断引入更多产量性状优良基因或其他需要关注的优良基因,从而使各种优良性状基因在新育品种中不断叠加。然而,多种优良基因的积累会导致一定的基因隔离,提高品种对环境、栽培管理等条件的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