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榕等脑-机接口的信号采集技术综述:如何“阅读”你的大脑?
论文首先介绍了BCI的发展历程和分类,然后从手术和检测两个维度对BCI信号采集技术进行了分类和详细介绍。手术维度主要考虑手术的侵入性,检测维度主要考虑传感器的位置和信号类型。接着,论文对每个分类中的代表性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其工作原理、优缺点和应用场景。最后,论文讨论了BCI信号采集技术的潜在可行技术和未来发...
港理工韩素婷、深大吕子玉等AM:具有高维储层表达能力的近红外...
基于此,香港理工大学韩素婷副教授,深圳大学吕子玉副研究员等尝试利用核壳结构上转换纳米颗粒(UCNPs@SiO2)/P3HT纳米复合材料实现光电晶体管性能的综合提升,光伏效应和光门控效应协同作用下的光子-电子耦合动力学实现了窄带近红外辐照下RC计算系统的非线性和高维性,尝试构建具有高维表达能力的物理RC计算系统,并应用于近红外...
吉林大学闫旭/姚栋团队AM:钙钛矿水凝胶传感器
将构建的水凝胶传感器应用于农药毒死蜱检测,为了现场监测读出信号,我们收集了随浓度变化的光致发光照片信息,而不是通过笨重的成像设备或光学/电子设备获取的光谱信息(图5b),并使用图像处理算法从处理过的照片中提取关键的数字信息,将捕捉的信号(光致发光颜色)分成三原色代码(RGB:红、绿、蓝)用于颜色分析。水凝胶的颜...
高灵敏的感存算一体超导红外探测器
该文提出的新型感存算一体超导红外探测器不但具有高灵敏的红外探测能力和存储与可重构逻辑计算能力,并且能够进行大规模集成且只需要两个电极作为读出电路,如图3所示。未来有望运用于通讯、超导计算机、人工智能图像处理以及智能片上光谱仪等领域。(来源:LightScienceApplications微信公众号)图3、(a)人工神经网络原理图...
动态红外伪装技术研究进展 | 科技导报
本文在阐述动态红外伪装原理的基础上,综述了动态红外伪装技术的主要方式,主要包括温度调控型红外伪装技术与发射率调控型红外伪装技术,分析了动态红外伪装技术的机制及趋势,指出红外探测技术的发展将推动动态红外伪装技术取代传统伪装技术,走向工程应用。随着武器装备的机动化与红外探测技术井喷式的发展,现代战争已经从传统的...
第62期“见微知著”培训课程:单光子探测技术及应用
1.单光子成像技术原理、特点及应用;2.远距离单光子3D成像技术发展历程;3.关键技术:单光子探测+光子重构算法;4.远距离单光子3D成像雷达设计;5.远距离单光子3D成像技术总结与展望(www.e993.com)2024年12月18日。课程四:中红外单光子探测与成像老师: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员黄坤...
...大学刘小钢团队Matter:开发多功能超宽带、多波长压缩成像传感器
为了寻求一种能够适应多种波长同时保持高分辨率的一体化成像传感器,新加坡国立大学刘小钢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普适性强的名为“随机光致发光和压缩编码”(SPACE)的成像技术。通过使用SPACE,开发了一种多功能超宽带、多波长压缩成像传感器。2024年3月13日,该工作以“X-ray-to-NIRmulti-wavelengthimagingthroughstoch...
张大奕 | 吹响中国环境风险监测的“哨声”
针对单独使用生物传感器或生物光谱技术无法识别复合污染条件下的生态风险来源这一技术局限,张大奕提出了“生物传感-生物光谱”耦合的环境风险因子溯源技术理念,并开发了系统性解决方案。他带领团队通过开发正则化分析和人工神经网络回归算法,解决了傅立叶红外(FTIR)和拉曼(Raman)光谱大数据处理难题,建立了可以全谱分析和自动...
类人眼多通道超分辨成像,中国科学家利用铁电人工畴助力突破衍射极限
多通道红外成像及其挑战红外成像系统可将肉眼不可见的红外辐射信号转换为人眼可识别的伪视图,广泛应用于安防、环境监测、工业检测以及医疗健康等诸多领域。当前,先进的红外成像系统通常以焦平面阵列(FocalPlaneArray,FPA)红外传感器为核心构件,并展示出了其在智能感知等方面的巨大潜力。然而,要实现突破物理光学衍射极限...
像素间距在2m以下的薄膜短波红外图像传感器
在短波长红外(SWIR)范围内(波长从1400纳米左右到2000纳米以上)的传感,在某些应用中比可见光(VIS)和近红外(NIR)范围更有优势。例如,SWIR图像传感器可以穿透烟雾或雾气,甚至可以穿透硅,这对于检测和工业机器视觉应用尤为重要。迄今为止,SWIR图像传感器是通过一种混合技术生产的,在这种技术中,基于III-V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