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一周论文导读|2024年6月27日
本研究开发了一个结合观测资料的扩展型非线性充电振子(XRO)模型,能够提供16~18个月的ENSO预测,媲美最先进的人工智能预测。该结果系统量化了全球海洋中主要气候模态对ENSO可预测性的影响,增强了ENSO可预测性的理解。[论文详细信息]材料科学MaterialsscienceVisualizationofoxygenvacanciesandself-d...
余征跃:激光非接触测量真空条件下膜结构的振动模态虚拟仿真实验
通过调节真空罐压力和使用先进非接触激光测振试验设备,营造了空间薄膜结构不同真空的试验环境,避免了传感器附加质量影响的关键问题。通过测试系统搭建、环境参数施加、测试参数调节、振动信号测量、频响函数计算、振动模态拟合,分析得到振动规律,使学生巩固专业知识,全面掌握大型结构模态测试技术和大型复杂试验方法,培养和提高学...
中国科大在高频声表面波器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中国科大在高频声表面波器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自1965年叉指换能器(InterdigitalTransducer,IDT)和声表面波(SurfaceAcousticWave,SAW)技术被发明以来,声表面波(SAW)谐振器就被广泛应用于2GHz以下的中、低频无线通信,并形成了每年超过百亿美元的滤波器和传感器产业。随着无线通信发展进入5G和6G,标准所定义的新...
MIT开发出了一种无需电池自供电的传感器
论文为能够在运行过程中持续感知和控制能量流的设备的关键组件绘制了路线图。这种多用途设计框架并不局限于收集磁场能量的传感器,还可应用于使用其他电源(如振动或阳光)的传感器。它可用于为工厂、仓库和商业空间构建安装和维护成本更低的传感器网络。“我们提供了一个无电池传感器的范例,它能做一些有用的事情,并证...
关注无源自供能技术应用发展--智能传感&微能量取电研讨会
目前,传感器技术正向着微型化、集成化、模块化、智能化、无源化演进。为契合低功耗这一时代主题,当前不少产品和方案正从有源走向无源,目前细分的取电技术如射频取电、振动取电等已相当成熟,并已有非常多商业化落地项目。不过,从企业的视角来看,微能量取电技术实际价值如何?为下游客户/终端客户节省了多少成本?目前...
北航、浙大、西安交大和太原理工联合策划——智能液压元件及系统...
论文亮点:解决非线性问题:论文针对硅微谐振压力传感器的非线性问题,提出了基于自动增益控制(AGC)的线性化分析理论,建立了高Q值硅微谐振压力传感器的自动增益控制和相位补偿模型,从而有效降低了谐振器振动频率非线性变化的影响;性能提升:通过AGC自激驱动技术,使谐振器稳定工作于谐振频率,并保持幅值稳定(www.e993.com)2024年11月26日。论文通过Simulink...
应用实例|南方科技大学郭传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柳、中国商飞...
电极层和粘弹性介电层之间存在明显空隙是大多数具有非粘合界面的电容型柔性压力传感器面临的常见问题,这会导致高的界面能量耗散,并在粘附-脱附期间无法检测高频振动。该研究为电容型柔性压力传感器的响应和恢复速度提升提出了新策略,并大幅拓展了其频率带宽,为其在声学及其他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南科大郭传飞、中国科大王柳、中国商飞陈迎春等《自然·通讯》:超...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郭传飞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王柳教授、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陈迎春研究员研究团队合作开发了一种超快响应的电子皮肤,相关论文以“Ultrafastpiezocapacitivesoftpressuresensorswithover10kHzbandwidthviabondedmicrostructuredinterfaces”为题发表在学术期刊Nature...
新型可穿戴系统能实时识别人类情感
该系统的核心是个性化皮肤集成面部界面(PSiFI)系统,具有首创的双向摩擦应变和振动传感器,可同时感应并收集语言与非语言表达数据,再通过无线数据传输,实现实时情绪识别。该技术基于“摩擦充电”现象,即物体在摩擦时分离成正电荷和负电荷,而且系统不需要外部电源或复杂的测量设备来识别数据。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
根据《连云港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办法》(连政发〔2009〕173号)精神,经过严格评审,共评出优秀学术论文250篇,其中一等奖20篇,二等奖50篇,三等奖180篇。为激励先进,进一步加强和促进我市自然科学研究工作,市政府决定对获奖论文及作者予以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