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历史学家汪熙逝世 如果他还健在将如何判断中美的未来?
但是他在遗著中留下的方法论,已经足以引导人们对新时期、新情况下的中美关系作出冷静、客观的观察。汪熙在2014年谈中美关系的研究时说,他一直认为中美关系研究,不仅要研究中国,还要研究美国,不仅要研究美国对中国的影响,也要研究中国对美国的影响。既要研究影响,又要研究根源,这要研究这种影响的结果是什么。现在中...
电影《康熙与路易十四》专家研讨会获赞:展现中法文明互鉴丰硕成果
习近平主席非常重视中法关系,称中法关系是“世界大国关系中的一对特殊关系”。在目前中美关系出现困难的情况下,良好的中法关系就显得特别重要。因此,有必要借中法建交60周年这样一个契机,拍一部反映两国历史文化、反映两国友好交往的纪录片,来庆祝和纪念中法建交60周年。后来经过多次论证,我们决定把影片所要表现的...
中美科研合作骤然降温,论文合作至少下降了20%,“寒蝉效应”影响深远
近期,《自然》杂志的一项分析发现,过去三年,在研究论文中隶属中国和美国两国的学者数量下降超过20%。去年,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论文发表国,中美作者之间合作的论文数量也首次出现了下降的情况。阿姆斯特丹出版商爱思唯尔(Elsevier)的分析主管杰罗恩·巴斯(JeroenBaas)对《自然》杂志的论文进行了双重隶属关系的分析。...
中美建交第一人,“中国的老朋友”—亨利·基辛格传奇一生
中美建交第一人,“中国的老朋友”—亨利·基辛格传奇一生在中美两国,有一个人贯穿了中美交往史半个世纪,曾经到访中国逾百次。他就是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回溯基辛格的成长与崛起,是一个传奇。他是一个在人类智力世界和权力世界都达到鲜有高度的强者。从犹太难民到哈佛学术明星,再到极具传奇色彩的外交家...
新华社连发四篇评论,为正确把握中美关系航向鼓与呼
几十年来,人文交流为中美关系健康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已成为中美关系三大支柱之一。去年中美新增友好城市4对,两国友好省州、友城已分别达50对和231对。2017年,两国人员往来超过530万人次,中国在美留学生总数超过40万人,美在华留学生也增加到2万人。人文交流给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美方数据显示,中国在美...
尼克松访华五十年,中美为何迅速建交?伏笔其实在越战就埋下了
二十世纪60年代末期中苏边境上爆发的一系列冲突让尼克松寻找到了突破口,1968年苏联武装入侵捷克斯洛伐克让中国领导人如坐针毡,中国也在转变外交策略,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动摇的前提下,尝试与敌对的美国改善关系,中美双方共同的诉求使得二十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成为可能(www.e993.com)2024年11月28日。
1978:中美建交过程中的国内因素
1978年12月16日,经过半年的艰苦谈判,中美两国政府同时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公报》。两天之后的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拉开。在这次意义深远的中央全会闭幕十天之后,中美两国于1979年1月1日正式建交。
地缘战略理论家布热津斯基去世 曾参与推动中美建交
布热津斯基亲身参与了美中建交的决策过程,对台湾问题的敏感性和困难性有切身的体验。2012年初他在《外交事务》杂志上撰文指出,美国不应无限期对台军售,台湾也不可能无限期避免与中国大陆建立更正式关系。这些说法当时在两岸引起强烈反响。据布热津斯基回忆,上世纪80年代有一次访华,与邓小平会晤,第二天《人民日报》刊登...
特稿|“上海公报”和他们的人生:中美民间交往50年
乔-黛尔结束1982年的中国之行回到美国后,和丈夫一直致力于中美交流方面的工作。2014年,她和丈夫再次来到中国度过了长达五周的假期,还在北京庆祝了他们的五十周年结婚纪念日。在这次旅途中,乔-黛尔看到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中国,比起30多年前窗外贫瘠的景象,现在的中国已满是高楼大厦。
东西问|梁亚滨:中美两国该如何限制而非激化大国冲突?
中美两国能否维持战略理性,限制而非激化大国冲突并达成合作?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梁亚滨就此接受了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中新社记者:在当前全球疫情、俄乌冲突、经济困局中,世界期待中美合作助推世界尽快走出当前困境。但美国一些人士的言论和行为,似乎将中美关系推向相反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