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积明:从道德批评到历史认识——宋至清关于三国正统书写者的评论...
黄星之兆又彰,不足据矣。”其后,欧阳修撰《正统论》,称:“魏之取汉,无异汉之取秦,而秦之取周也。夫得正统者,汉也;得汉者,魏也;得魏者,晋也。晋尝统天下矣。推其本末而言之,则魏进而正之,不疑。”继之,司马光着手
申慧青:论司马光的史学思想对范祖禹及其所著 《唐鉴》的影响
虽华夷仁暴,大小强弱,或时不同,要皆与古之列国无异,岂得独尊奖一国谓之正统,而其馀皆为僭伪哉……是以正闰之论,自古及今,未有能通其义,确然使人不可移夺者也。臣今所述,止欲叙国家之兴衰,著生民之休戚,使观者自择其善恶得失,以为劝戒,非若《春秋》立褒贬之法,拔乱世反诸正也。司马光从“秉笔直...
陈跃:论中国古代“大一统”内涵的发展演变
他曾言:“臣愚诚不足以识前代之正闰,窃以为苟不能使九州合为一统,皆有天子之名而无其实者也。虽华夏仁暴,大小强弱,或时不同,要皆与古之列国无异,岂得独尊奖一国谓之正统,而其余皆为僭伪哉!”可见,司马光对“正统”或“大一统”的标准是“使九州合为一统”,即完成疆域统一者,方能符合“正统”或“大一...
饶宗颐对史学正统论研究的学术贡献——《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发微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六十九黄初二年下有一段正闰之论:“学者始推五德生胜,以秦为闰位,在木火之间,霸而不王,于是正闰之论兴矣。……臣愚诚不足以识前代之正闰,窃以为苟不能使九州合为一统,皆有天子之名而无其实者也。……若以有道德者为正耶?则蕞尔之国必有令主,三代之季,岂无僻王?是以正闰之论...
饶宗颐: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 理论依据有二
为正闰之说者,其争论焦点,即在于承接之间是否为正与不正之问题。故保持正统,可以放弃若干被认为闰位,而遥接远代,为“超代”之论,皇甫湜即主此一说也。或以为统之承受,应加抉择,杨维桢主张元统宜接宋,而不可接辽、金,此又一说也。凡此种种,皆正统论所执不同之立场与原则,略为疏说,以见其概焉。
汪高鑫:论中国传统史学的经世致用理念
而不能“居天下之正,合天下于一”者,皆非正统(www.e993.com)2024年11月13日。欧阳修的正统观兼具道德与事功,既与宋代理学思潮重视纲常名分和《春秋》大一统思想有密切关系,也与现实政治重视教化与期望国家统一分不开。司马光论正统主要凸显的是大一统的标准。司马光说:“臣愚诚不足以识前代之正闰,窃以为苟不能使九州合为一统,皆有天子之名...
宋儒对诸葛亮儒者形象的理学建构
但司马光著《资治通鉴》,并没有正闰之分,他说:“正闰之际,非所敢知,但据其功业之实而言之。……故不得不取魏、宋、齐、梁、陈、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年号,以纪诸国之事,非尊此而卑彼,有正闰之辨也。”[29]温公不分正闰,使儒家政治哲学之大义不得出,遭致了后世大儒朱子的强烈不满。
张国刚 |读《资治通鉴》的三篇序言
“其论古皆折衷至当,开拓心胸,如因三家分晋而论名分,因曹魏移祚而论风俗,因蜀汉而论正闰,因樊英而论名实,皆能穷物之理,执圣之权。又好叙兵事所以得失之由,脉络分明。又好详名公巨卿所以兴家败家之故,使士大夫怵然知戒。实六经以外不刊之典也。”曾氏还叮嘱说,足下若能熟读此书,“将来出而任事,自有...
新书|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资治通鉴|宋史|唐书|仁宗|司马光|五...
同时,从司马光《资治通鉴》面世开始,这部书就是历代帝王的政治教科书。曾国藩曾评价说:“窃以先哲经世之书,莫善于司马文正公《资治通鉴》。其论古皆折衷至当,开拓心胸,如因三家分晋而论名分,因曹魏移祚而论风俗,因蜀汉而论正闰,因樊英而论名实,皆能穷物之理,执圣之权;又好叙兵事所以得失之由,脉络分明;又...
谢保成:《资治通鉴》的纂集与特点
”[25]司马光特别在卷六十九蜀先主刘备即皇帝位,改元章武处,写下一则800余字的“臣光曰”表明自己的观点:“汉兴,学者始推五德生、胜,以秦为闰位,在木火之间,霸而不王,于是正闰之论兴矣。……是以正闰之论,自古及今,未有能通其义,确然使人不可移夺者也。”指出正闰之说的产生,并以历史事实点明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