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新旧闻 ④ | 老舍:济南大碗茶里的烟火春秋
闲暇之余,老舍常去唱鼓书的茶社,窗下清茶一壶,窗外清波翠藻,窗内琴弦悠扬。茶馆内“莫谈国事”的条子格外显眼,直到话剧《茶馆》里,再现这一场景,生长在“京圈”的老舍,被济南,实力圈粉了。如今,老舍故居依旧,白墙青瓦,古色古香,方便饮茶的水井和大缸仍在,麻雀在院子里叽叽喳喳,可惜,不是他从猫嘴中救下的那...
在川流不息的舞台上,《茶馆》叫停了时间,成为中国特有的戏剧现象
在川流不息的舞台上,《茶馆》叫停了时间,它宛如一枚时间胶囊,封存着王利发的时代、老舍的时代和焦菊隐的时代。同时,被当作表演容器的《茶馆》,让演员荷载了周而复始循环的时间,看着梁冠华扮演的王利发,心力交瘁的王掌柜从阴影走向亮处,又最终留下一个萧索的背影,在他的身上,老舍的文本突破不曾变化的舞台,突...
《茶馆》是中国特有的戏剧现象
剧本不会改变了,但舞台在继续不断地发展变化。”当时,她也透露了一些罕为人知的细节:“从1966年至2016年底,在《茶馆》受到版权保护的50年里,老舍的家人并没有给北京人艺‘独一份’的授权。然而在那期间,没有任何创作者个人和团体提出要改编《茶馆》。”即使在北京人艺内部,林兆华导演获得“初代王利发”于是之...
培养更多驻院剧作家 坚守戏剧的文学性
像《茶馆》,就是老舍拿着初稿到剧院去让演员朗读,听取意见后再进行修改调整的。这是一个互动的创作过程。《茶馆》能成为不朽的经典,离不开北京人艺的舞台创造。这启发了我们怎么来看"文学性",怎么使演剧在坚守文学性的基础上,通过表演来反哺剧作家,形成一种互动的创演关系。当然,在当下语境中实现这一点并...
“镇院之宝”《茶馆》开启北京人艺上海驻演
率先上演的老舍话剧《茶馆》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自1958年在首都剧场首演以来,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上上演了60余年。该剧以“老裕泰”茶馆为背景,通过诸多小人物的命运悲欢,展现了近半个世纪的社会变迁。本轮演出汇集梁冠华、濮存昕等北京人艺中坚力量,展现《茶馆》在当下的生命力。话剧《哗变》改编自美国...
痛别!知名老戏骨去世!曾参演《编辑部的故事》《甲方乙方》……
1952年,李滨随“老人艺”并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是最早一批北京人艺演员,曾出演《龙须沟》《茶馆》《骆驼祥子》《关汉卿》等多部话剧(www.e993.com)2024年11月15日。1985年4月离休后,李滨依然活跃在各种影视舞台剧中。她曾参演《编辑部的故事》《张小五的春天》等电视剧,以及《顽主》《蓝风筝》《爱情麻辣烫》《甲方乙方》《我的父亲母亲》《建国...
《茶馆》成文学瑰宝!老舍作品如何跨越东西方展现世界性?
2024年是老舍诞辰125周年。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老舍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成为新中国首位荣获“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自20世纪40年代起,老舍的作品跨越国界,欧美、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曾多次掀起“老舍热”。其创作的《茶馆》等作品更是被多个国家和地区改编为舞台剧、话剧搬上舞台,成为世界文学...
从东方到西方,老舍《茶馆》为何魅力长存? -新华网
????刘琳:从东方到西方,老舍《茶馆》为何魅力长存?????——专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戏剧博物馆研究馆员刘琳????一部《茶馆》,半部中国话剧发展史。自1958年在首都剧场首演以来,《茶馆》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舞台上演六十多年,它的“一票难求”甚至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东西问丨刘琳:从东方到西方,老舍《茶馆》为何魅力长存?
老舍先生像。吴岳摄其次,老舍作品语言生动、幽默、有节奏感。前半生不间断的小说创作使他的语言功力日趋深厚,到创作《茶馆》时,他更是轻松几笔,赋予每个人物洗练、传神的语言。从《龙须沟》开始,北京人艺的演员们就得益于老舍笔下人物的影响和滋养,在二度创作中又有更适合舞台演出的加工和运用,角色的塑造更生动立...
老舍的《茶馆》:3个人性真相,越早知道越好
这一点,在《茶馆》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清末北京城里的裕泰茶馆,是个三教九流会面说事儿的地方,聚集了身份迥异的各色人物。庞太监是太后身边的红人,对宫里的主子,他谨小慎微,竭尽讨好之能事。转回身,面对自己买来充门面的老婆和儿子,他就变成另一副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