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重温郑和下西洋‖董绍元
登上山顶,西侧是郑和父亲的坟墓“马哈只墓”。墓前有石狮,正中竖立着石碑,碑刻《故马公墓志铭》,下有龟座。碑文是郑和出使西洋时委托礼部尚书李至刚在京城所撰,后郑和将其带回家乡勒石刻碑。碑文年代虽久,但字迹大多清晰。碑文称:“公(郑和的父亲)字哈只,姓马氏,世为云南昆阳州人。”哈只是阿拉伯文音,是对...
李至刚与《马哈只碑》
李至刚撰文的《马哈只碑》又称《故马公墓志铭》,南京文史专家郑自海、郑宽涛汇编的郑和家世研究资料《咸阳世家宗谱》有载。李至刚撰《故马公墓志铭》全文如下:故公字哈只,姓马氏,世为云南昆阳州人。祖拜颜,妣马氏,父哈只,母温氏。公生而魁岸奇伟,风裁凛凛可畏,不肯枉己附人,人有过,辄面斥无隐。性尤好...
马哈只墓
马哈只墓马哈只陵墓(见上图)及墓前《故马公墓志铭》碑文是郑和故乡最珍贵的遗迹,也是研究郑和的珍贵文献资料。因为从《故马公墓志铭》碑上,世人才较详细地知道郑和的祖籍、故里及家世。马哈只是郑和父亲的尊称。在伊斯兰的教规中规定,凡是到伊斯兰圣地麦加朝圣过的,回来以后都享有哈只的尊称。因郑和的父亲和...
探寻郑和之路:马哈只墓碑解开郑和身世之谜
记者在晋宁县昆阳镇内月山西坡看到,马哈只墓及墓碑所存碑刻三块,中间一块即当年所立马哈只墓,虽经六百年风雨剥蚀,至今仍纹理清晰,古色斑烂。碑头顶帽呈半圆形,碑四周刻有花纹和云彩,碑脚压一大砂石龟。碑上有篆刻《故马公墓志铭》,由礼部尚书兼左春坊大学士李志刚撰文,行文简练,字体秀丽。碑文对马公籍贯、身...
印观察|印度新增五种“古典语言”:权力博弈背后的语言政治
马拉提语是马哈拉施特拉邦的主要语言,起源于马哈拉施特拉俗语(MaharashtriPrakrit),这是一种中古印度-雅利安语。马拉提语在词序、性别、数系统和梵语词汇方面属于现代印度-雅利安语。其引用标记、分词系统、借用卡纳达语和泰卢固语词汇,表明达罗毗荼语也对马拉提语有影响。印度权威的语言研究机构中央语言研究所(Cen...
梅新育:郑和何曾姓过马?
郑和系被赐姓名之说最初出自所谓“《马哈只碑》”碑文中的这段话:“子男二人,长文铭,次和,女四人(www.e993.com)2024年11月4日。和自幼有材志,事今天子,赐姓郑,为内官监太监。”但且不提这块碑本身及碑文其它内容的荒诞之处,阅读《明史·宦官传一》,不难发现其中有3位宦官传主有获赐姓名记录,《明史·宦官传一》中的《郑和列传...
郑和很早就与北京有着密切联系,生前曾住三宝胡同
而据说郑和的父亲马哈只一直坚持抵抗,最终被杀。之所以用“据说”,是因为后世流传下来的马哈只的墓碑碑文上,一没透露其真实名字(“哈只”是尊称,即到麦加朝拜过的人),二没详述生前事迹,甚至连死亡原因亦未载明,唯一明确的,就是他的二儿子成为明廷的太监。也有专家通过查找郑和的族谱认为马哈只的真实身份,...
郑和到底姓什么?关于郑和的这些谣言,请大家不要再传播了(上)
马哈只生了两个儿子四个女儿,长子名叫马文铭,次子就是郑和。因为辅佐皇帝被赐姓为郑(这也是首次描述郑和是被赐姓,如今互联网上传说朱棣赐姓郑和都来源于此)。马哈只死的时候刚好是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由长子马文铭安葬。让人惊讶的是碑文的阴面右上角,直接刻下了郑和于永乐九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至十二月...
宁海现存古碑一览(上)
碑文撰成,遂带回故乡云南晋宁昆阳镌刻,并于明永乐三年(1405)重阳日隆重立碑。为我国著名古碑之一。2006年5月25日,马哈只墓碑作为明代文物,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6、童师长祠堂记章太炎撰文。辛亥革命浙江起义发起人童保喧(1886-1919)去世后,1923年在西湖边的宝石山下,建造了童公祠...
茅海建缅甸行②︱奉献给神:上层的心灵史
马哈伽纳扬僧院的“千人僧饭”,当天看到约两百人。马哈伽纳扬僧馆的小僧人离开热闹的马哈伽纳扬僧院,来到伊洛瓦底江,观看对面实皆山的景色,不免想起杜牧的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整座山,都是佛寺。实皆原是小王国的都城,也在贡榜王朝做过三年的陪都,我们已经不指望能看到故都或陪都的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