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改革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应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给予高度关注和进行必要思考。高校要转变原来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实施交互性、主体间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育教学模式;转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模式,切实提升教学主体的理论教学素养,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个性化学习视域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的“三维思考”
在个性化学习视域下,采取自主性思想政治教育、参与式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及嵌入式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能身临其中,重塑人格,增强学生受教者主体地位,切实关注学生的真实需求,用潜移默化的方法,“如盐在水”般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大学思政教育,对其进行“浸润”式熏陶,进而达到良好的思政教育效果。
强化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想引领力,培养时代新人
辅导员与学生间要改造基于身份差异而产生的“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传统单边关系,构建平等和谐、共生互学的主体间性关系,发挥“师生共同体”的意识形态教育功能,引领青年把准航向、锚定坐标。二是促进“不在场”向“在场”的转变。网络是思想引领的前沿阵地,辅导员要尽可能占领学生用网空间,让“学生在哪里,哪里...
推进新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另外,为避免由行政职能部门作为评价单一主体而产生评价片面化的现象,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评价主体应该涵盖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受益者,从而推动实施者互评、受益者评实施者,增强主体间性,并在评价过程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同时,评价方式从经验化到科学化拓展。在听汇报、审材料、实地走访等经验式评价方式的基础上...
新时代中小学党建德育工作的新挑战与关键举措
旗帜鲜明地凸显思政课的政治性属性,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办学特色。各国设置思政课的指导思想和方式方法不尽相同。有些国家采取学科渗透办法,没有开设专门的思政课,而是把思政课作为隐性课程,完全融入其他学科课程当中,通过各科教学间接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显性课程,有专门的课标和教...
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教师话语路径转换
主体间性思想指的是一种关于主体与主体之间关系的新理念,它强调的是不同主体之间的平等交互和共同发展(www.e993.com)2024年11月26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话语路径转换中的主体间性思想,是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平等对话、互动交流的方式,形成的一种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促进的关系,旨在通过共同发展的方式提高思想政...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从专业知识的角度看,应该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知识,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应该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能够根据教育目标和场景突出主导性;应该清楚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原则,以根据教育对象和背景确定工作标准;应该知道思想政治教育的常用载体,以根据教育内容和资源做出合适选择。从工作理念的角度讲,要强化思想政治...
创新博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路径
社会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原则。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的意识形态和个体的品德培养为目的。无论是意识形态的形成,还是个体的品德培养,都离不开现实生活。主体间性理论的生成也是以客观世界为基础的,因此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不能脱离现实社会。2.博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
迷失与重建:大学师生关系探讨
大学师生关系主体间性理论为推动高校课堂互动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遵循和路径指引。同时,该理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这些学术观点及具体措施已较好地应用于该校专业课堂教学改革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为该校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较好的借鉴和启示。应用证明请参见重要佐证材料及证明附件...
余斌: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发起者和实施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研究中,主体间性的观点十分突出。有人提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主体,他们都有主体性,这是他们的共同特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实践基础上的有机联系。”[1]主体间性的观点的前提是,人只能是主体而不能是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