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李庆四:丛林法则:欺压弱小的思想工具
丛林法则有自然和社会两方面的属性。前者是指受大自然的客观条件限制,而不受人性、社会性的因素影响,在自然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只有强者才能获得最多。后者一般体现在动物界,人作为高等动物,可以改变丛林法则的自然属性,这种改变呈现截然不同的两个方向:强化和弱化。一些西方国家强化甚至扭曲了这一法则,使其成为在国际社...
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
(13)《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19〕35号);(14)《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和现状评估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19〕38号);(15)《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南(试行)>的函》(自然资办函...
自然资源部关于加强自然资源要素保障促进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严守自然资源管理政策底线红线,加强对物流用地规模、结构、时序、开发利用和价格变化等指标的分析研判,促进物流用地节约集约。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先导性、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加强物流用地用海要素保障,对于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提升经济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
【专家视角】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必然性、长期性和阶段性
人具有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依赖于土地提供生产要素和生产资料,并通过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满足自身经济利益、安全需求、社会参与和价值实现等。而土地作为一种多功能资源,具备资源供给、气候条件、景观生态等多重作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正是围绕这一矛盾,通过统筹规划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与节约集...
「党建治学」李捷:关于现代化的双重属性问题
由此决定了现代化的双重属性,即现代化既有很强的自然属性,也有产生广泛影响的社会属性。现代化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既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其变化(这是主要的),也包括地理自然泉赋,科学技术水平、文明传承、国民素质等要素。现代化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人与社会的关系,既包括由社会根本制度所决定的社会...
于文龙|民法典中生态环境修复责任之法律性质辨析
因而环境权是一种生态的、文化的、审美的精神意义上的权利,仅能为拥有自然生命的主体所享有(www.e993.com)2024年11月15日。而国家作为抽象人格的政治主体、法人及社会组织作为拟制法律人格的主体,实际上不可能享受此项权利。值得注意的是,法人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权、排污权等不属于环境权的范畴,因其与环境权的来源与性质不同,资源开发利用权与...
中国自然保护地立法的三重逻辑
其根本目的是以适宜的生态环境条件和自然资源的供给能力满足公众的优美环境需要,不但具有内在的物理、化学、生物的自然属性,更具有满足人类生存、生活、生产需求的社会属性。因此,自然保护地立法应强调生态系统“自然+社会”的二元属性,形成相互嵌套的“自然—社会”共同体。一是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强调各...
关于现代化的双重属性问题
既然现代化具有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双重属性,那么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选择适合自身的现代化道路,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也要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正是如此。它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也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党的二十大报告从五个方面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即中国式现代化是人...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逻辑、新质特征和理论要素
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发展属性是生产力追求质优并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对过去工业化进程中环境破坏及其代价的反思和修正,还是在全球极端气候风险和自然资源承载压力增大背景下,对生产力发展模式的战略调整。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其绿色发展的内在属性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传统的生产力和...
理论热点丨生态系统质量及其稳定性的生态学原理与提升途径
生态系统的自然和社会“二元系统属性”决定了生态系统质量认知和测度的客观和主观“二维认知特性”。从自然角度来看,生态系统及其产品质量具有内在的生物、物理、化学和生态学自然特性,是客观存在并由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共同决定的自然属性,其因地而异、因时而变,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和动态演化特性。因此,生态系统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