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结界”失灵,我们如何应对极端灾害?
调适行为,主要指公众采取的降低致灾因子危险性或者承灾体脆弱性的行为。例如,在洪水和台风发生前修葺与加固房屋,在洪水和台风侵袭过程中以及恢复阶段准备食物、水和必要的生活物资。灾害调适行为作为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重要途径,长期被国内外灾害研究者强调。例如,通过准备一些食物和饮用水以提高灾时响应能力,通过...
近十年极端降雨致灾增加,已现暴雨灾害“南北并重”格局
新京报讯(记者姜慧梓)在5月8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气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气象研究取得新发现:最近十年,我国形成暴雨灾害“南北并重”格局;高温灾害致灾危险性增强;需要关注台风对华北和东北地区的影响。于2020年启动的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已经完成。此次普查,中国气象局完成了1978-202...
...局:我国极端降水发生频次和强度显著增加,北方局地强降水致灾...
第一方面,近年来北上台风活跃、灾害影响较大,需要更加关注对华北和东北地区的影响。第二方面,极端降水发生频次和强度都显著增加,特别是最近十年,北方地区局地强降水致灾强度趋强,形成了暴雨灾害“南北并重”的格局。第三方面,高温灾害发生频次和强度显著增加,高温灾害致灾危险性增强。第四方面,复合型低温灾害的影...
甘肃省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新闻发布会实录(文+图)
自然资源、水利、林草、气象、地震等部门全面完成省市县三级的单灾种致灾危险性、风险评估和区划任务,汇交了单灾种评估区划成果;甘肃省普查办、应急管理厅完成了全省14个市州、兰州新区以及86个县级的综合评估与区划,形成了省级煤矿与非煤矿山致灾风险评估;省市县三级历史灾害评估、综合减灾能力评估、自然灾害综合风险...
实录丨甘肃省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新闻发布会
自然资源、水利、林草、气象、地震等部门全面完成省市县三级的单灾种致灾危险性、风险评估和区划任务,汇交了单灾种评估区划成果;甘肃省普查办、应急管理厅完成了全省14个市州、兰州新区以及86个县级的综合评估与区划,形成了省级煤矿与非煤矿山致灾风险评估;省市县三级历史灾害评估、综合减灾能力评估、自然灾害综合风险...
用科技创新赋能防灾减灾
浙江省新型重点智库东海战略研究院和浙江-加拿大可持续城市排水联合实验室等多个省级平台,发挥学科优势,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强化滨海城镇化地区孕灾环境敏感性、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暴露性和脆弱性,以及防灾减灾能力识别,助力完善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体系建设,促进洪灾风险管理与防减灾一体化方案实施,服务韧性宁波建设与经济...
院士团队:巨灾来袭,此轮最强降雨正预警一种极端现实
气候变化直接导致致灾因子危险性不断增加,并且全球化带来的人口增长、城市化、土地利用变化等社会因素也逐步影响灾害风险的暴露度、脆弱性和危害。随着全球人口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口将生活在自然灾害易发区域。这意味着即使灾害的概率没有增加,由于人口密度和城市化程度的增加,灾害带来的损失也将更...
【面向公众征集】关于公开征求《蚌埠市城市安全和防灾减灾体系...
在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和各类灾害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对蚌埠市国土空间致灾因子危险性和承载体易损性作出综合判断,确定蚌埠市市域和中心城区的主要灾害类型和分布特征,判断灾害风险程度,对现状防灾能力作出评估并提出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节市域主要灾害风险...
福建:以“1262”机制应对强降水
南平市政府以气象预警为先导,制定极端强降雨防御工作十条“熔断性”硬措施,当地气象部门强化预警精准靶向发布,充分应用本地风险普查成果,制作暴雨致灾因子危险性分布图,从暴雨综合强度、持续时间、暴雨范围等致灾因子对区域危险性进行评估。截至15日,省级防汛救援力量向闽北方向预置8319人,全省累计下沉干部39951人次,转移...
应急管理部原副部长、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会长 郑国光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国性普查,也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同时还探索了在新的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体制下,应急管理部门综合协调与专业部门发挥专业优势强化预防防灾减灾的运行机制。普查内容涵盖7大方面、6大类的23种灾害致灾因子和各大类承载体。截至2020年12月21日,经过共同努力,全国上下五百多万技术人员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