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萌|滥用“深度伪造”技术行为的刑法规制——以伪造人脸视频...
因此,需要站在“独立应对模式”的刑法规制立场,在表明滥用行为具有独立社会危害性,需要刑法适时介入的同时,对这一犯罪流程进行拆解分析。和目的性标准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中“违反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实质解释,认为伪造人脸视频构成本罪,是保护公民生物识别信息的重要尝试。而纯粹的突破识别系统行为则构成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
AI诈骗治理:困境与对策
最后,立体化实行诈骗,社会危害性大。较之传统电信网络诈骗手段,AI诈骗在维度上呈现出鲜明的立体化特征,即以“点—线—网”的结构实行诈骗犯罪,无需再通过线性的直接接触来达到诈骗目的,而是利用网络虚假身份信息通过立体化的远程操控、实时指挥、多层次分工等来开展诈骗。这种立体化特征使得诈骗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加剧、...
夏伟| 刑法新预防主义:理论发展与体系构建 | 法学202411
例如,《个人信息保护法》第28条规定人脸识别信息属于敏感个人信息,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也明确,人脸信息具有“高度的可识别性,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属于刑法规定的公民个人信息”,据此,非法泄露人脸识别信息情节严重的行为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然而,在短视频平台高速...
魏汉涛|人脸识别技术滥用行为刑法规制的顶层设计
一些民间人脸识别信息采集单位,甚至公权力机关掌握大量人脸识别信息以后,就可能滥用这些人脸识别信息操控他人。第四,很难有效救济。人脸识别信息具有多方面的价值,且具有唯一性,一旦泄露,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相关应用就无法再使用。合规许可论的支持者以刘艳红教授为代表。刘艳红教授对个人信息持有序共享的态度,认为人脸...
李一萌|滥用“深度伪造”技术行为的刑法规制
“预防模式”未坚守刑法谦抑主义的原则,介入了技术发展,而“应对模式”下的“包容应对模式”则忽视了滥用行为自身的社会危害性,相较之下“独立应对模式”更具合理性。此模式对伪造人脸视频突破识别系统行为的评价,认为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与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应当数罪并罚。
你被AI假新闻骗过吗?
AI工具泄露敏感数据AI对话、文字创作等AI工具可收集并存储用户输入的信息,造成个人隐私数据泄露,甚至可能从一些涉密敏感人员数据中推断出敏感信息,相关数据如被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收集窃取,将造成国家安全风险隐患(www.e993.com)2024年12月19日。个性化推荐暗藏信息陷阱AI推荐系统通过分析用户习惯,个性化推荐形成“过滤气泡”,形成互联网回音壁效应,对个...
2022年《财富》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界精英
隋少龙从这类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性,或有安全风险的场景中,找到了自动驾驶技术的需求痛点。让驾驶员能够实现在千里之外操控挖掘机,让劳动力从高危环境中得以解放。他认为,技术应用场景比技术本身更为关键,技术带给一个行业的影响与变革才是其本质价值的体现。
世界互联网大会|美创科技新品发布—流动安全管控平台
这一过程数据所有者逐渐会失去对资产的可见和掌控,与数据相关的应用、人员复杂且快速变化、盘根错节,一旦数据流动到不该去的地方,被不该访问的人接触,或流动到不受控的环境,其危害性远远大于数据可能创造的价值。数字化转型不断推进,大量的数据流动势必成为业务的刚性需求,相应的,流动安全问题也应上升到数据安全建设...
深信服发布《2020年网络安全态势洞察报告》,“双重勒索”模式成趋势
在对受害者的数据库进行加密之前,攻击者会提取大量敏感的商业信息,并威胁不支付赎金就发布这些信息,使得机构不仅要面临破坏性的数据泄露,还有相关的法规、财务和声誉影响。面对这种以泄露数据为手段的勒索攻击,就算机构有数据备份,为了避免数据泄露带来的负面影响,只能被迫选择支付赎金。
从2020年十大勒索攻击事件聊聊企业安全“防盗”新思路
在数字化加速推进的当下,这无疑将迫使政企机构面临更大的数据泄露压力。换言之,被攻击者不仅要面临数据泄露带来的经济损失,还需要承受赎金支付后数据仍被公开的不确定性,以及相关数据泄露法规的处罚和声誉影响。从暗网中持续增多的勒索攻击数据泄露网站上看,双重勒索正渐成为勒索软件攻击的新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