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廷顿|美国国民特性危机
“9·11”以后国旗大量展现,很可能证明了国民特性在大家心目中重新占有重要地位,但可能也表明人们对于这一特性的实质还不是很清楚。国民特性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会随着外来威胁的强弱而急剧上下波动,可是国民特性的实质却是由各种各样长期的、根本性的、往往还彼此冲突的社会趋势、经济趋势和政治趋势逐渐慢慢形成的。...
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辩证关联
连续性是中华文明最显明、最独特的特性,使中华文明显示出独有的特色与魅力,展现出特有的传承与荣光,从而同人类历史上的其他文明区分开来。中华文明有源有流,历经磨难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却经久不衰,连续性充分证明了中华文明具有应对挑战、解决难题、转危为机、持久发展的强大主体性与旺盛生命力,表征了中华文明的...
姬亚楠:“平原三部曲”中的中原文化特性
就像中原大地上最常见的黄泥一样,泥性是中原文化最突出的特性。只要你身处黄泥地中,必受其纠缠、粘连,这是一种与家乡故土难以分割的牵挂与纠缠。同时,中原文化的泥性也暗含着一种善于打马虎眼、“和稀泥”的中庸之道的色彩。在《生命册》中,我们读到了人与家乡之间的纠缠与牵绊,这是中原儿女一生都割舍不...
全文丨文明交融论—基于突出特性与价值立场的中华文明新主张
两河文明、印度文明等,还是现在的亚洲文明、非洲文明、欧洲文明、美洲文明、大洋洲文明等,我们都应该采取学习借鉴的态度,都应该积极吸纳其中的有益成分,使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中的优秀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优秀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从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看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
佛教进入中国,反复调适与中国社会、中华文化、儒家道家的关系,内化为中国化的佛教。最终,儒释道“三教合流”。中华文化的世俗性特征,造就社会空间、文化空间、心理空间的包容性。中国历史,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中华文化认同超越地域乡土、血缘世系、宗教信仰,把内部差异极大的广土巨族整合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
江西省特色乡村空间格局特征及关联发展研究
(4)江西省特色乡村空间分异格局是多重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由自然地理环境、社会人文经济因素共同影响,在自然因素奠定宏观格局的基础上,社会经济因素进一步强化格局分布,此外,特色乡村的发展离不开政策因素,其参与了特色乡村空间格局外在导向作用;(5)乡村发展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必然受城市化影响,而特色乡村作为广袤乡土...
徐勇:中国农村研究的转型:现代化的维度
正视传统农业社会,必然要认识和了解传统农业社会,因此有了对传统农业社会的田野调查。从世界范围看,在步入现代化的初期,人们高度重视对田野的调查。其突出特点表现为:一是目的性强,调查目的是为了改变和改造传统农业社会;二是关注农村性质,着重于农村社会形态调查,以发现农村社会与现代社会所不同的异质性;三是规模较大...
数字技术重塑社交格局:逻辑机制与现实挑战
社会交往是一连串的、有一定持续性的针对其他同类个体的行为过程。它作为一个过程性范畴,一头连接着信息收发、接触、试探、沟通乃至互动这类行为,另一头则连接着其与特定同类个体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乃至交换与往来关系。对于一个个体或行为主体而言,其社会交往行为能够体现他/她的能动性甚至是主动性。但是社会交往局...
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求是》2023年第17期)
一、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比如,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
木兰林场森林经营遵循的四大规律
林木的不同生长阶段有不同的生理特性,最突出的是前期高生长快、后期径生长快。根据树木的生长特性,把整个生长周期划分为幼树、形干、展冠和成熟4个阶段,分别采取与之相适应的经营措施,实现森林的高效培育。幼树阶段是林分更新成功至林分郁闭阶段。此阶段是幼苗建立根系、形成树冠时期,常规管理是避免非目的树种和周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