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湛:李大钊《史学要论》的形成及其在民国史学界的传播
该讲义详细阐述了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还强调了其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李大钊公开讲授唯物史观,在北大引起不小反响。据预科德文班学生罗章龙回忆,讲义“立意创新,内容精当”,以至于该门课程常常“座无虚席,迟到的就站着听讲”。1923年,李大钊在“唯物史观”课程考试中,让学生论述唯物史观的要义及其对现代史学的影响。
“内外视野中的长三角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在苏州城市学院召开
他强调了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提出可以充分利用苏州各类档案文献资料,瞄准改革开放以来的新兴企业,将企业史作为长三角研究的一个生长点。苏州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高士华认为,苏州是一座“双面绣”城市,它将传统江南文化和现代化融合得很好。这座城市的发展变迁,在长三角地区具有代表性和可借鉴性,特别是改革开...
吴晓群:全球文明史书写与共同的历史叙事
事实上,全球史的研究的确是对以欧洲为中心的历史书写模式的一种批判,它将传统的历史对象置于跨越国界的全球语境中,关注跨国力量和外来因素对本国历史的影响,开辟出许多被传统的民族国家史所遗漏的新领域,凸显出跨国经验或全球力量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继而改变了人们对文明史的理解。然而,由于全球文明史的书写范围...
中世纪史研究中的史料问题
把史传类文献看作一种文学叙事,有助于研究者在研读中保持史学批判的敏感度。另外,书信这类相对零散但更贴近历史现场的史料,如果善加利用,往往能够被用来修正叙事史料中对真实历史图景的偏离。学者还要面对所谓伪件和伪作的问题。赠地文书等令状类文献记录了人或机构之间围绕财产转让或权利授予的互动,对研究中世纪...
李恒 史珮琪:新世纪以来的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基于《史学...
时代脉搏,彰显时代特色,在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深入研究、当代中国史学研究的范式转换、史学基本特性的回归、互联网与数据库对史学研究的推动、中华文明与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后现代主义史学对传统史学的挑战等重要问题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促进了中国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的发展,并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中发挥了...
张越:侯外庐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论析
来源:《历史研究》2023年第6期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谱系中,侯外庐的史学研究具有十分突出的个性特征和独到品质(www.e993.com)2024年11月4日。侯外庐有着十年译读《资本论》的经历和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积淀,他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研究中国思想史和社会史,具有开拓之功和体系性学术建树,开创了侯外庐学派。侯外庐史学研究的诸多特征不仅大大深化了...
不断深化中国城市史研究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城市史研究蓬勃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新征程上,要在构建新范式、用好新技术、开拓新领域等方面下功夫,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历史智慧和理论支撑。城市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其发展和变化反映着人类社会的变迁,也塑...
承载:持论须从史料出——汤志钧师与近代文献二三事
先生仔细阅看了这些首次披露的史料后,在充分肯定其真实性和重要性的同时,也对其中一些比较敏感的事件做了谨慎的评判。他认为,过去不知道的事,现在有了这些信札是知道了,但不是就一定可靠,还需要仔细研究,能够找到与其相关的佐证当然最好,万一找不到其他足以说明问题的史料,也应本着客观的态度,不夸大事实,...
环境史史料的特性与意义(学术随笔)
在环境史研究中,如此海量的、来自不同学科的史料相互补充、印证甚至纠谬,可以形成历史学其他分支学科难以形成的整体性、共通性的知识谱系,既能让研究者探究历史环境变迁的原因、过程、结果、特点、趋势等,也能让环境史学科进一步明确自身的研究对象、学科属性、学术目的、学科定位的内在联系及逻辑规律。这是环境史史料...
王晴佳:海洋史、作物史的兴起和当代史学的全球性
他对王晴佳教授的讲座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这次讲座对于我们研究全球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自己对历史研究的想法。李怀印教授认为,不少中国史研究者持有“中原中心视角”,习惯就中国论中国,无法跳出固有思维来看历史的发展,导致研究缺乏比较视野。作为史学研究者,我们应当具备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思维方式,不仅要关注中国本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