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章斌《走出语言自造的神话:中国新诗论集》——把握新诗的语言...
选取现当代诗歌史上的重要诗人,就其诗歌作品所表现的语言意识、历史意识、诗学理念、写作伦理,以及当代中国诗歌的写作困境、韵律问题及其背后深层次的意识变迁等,进行探究辨析。这些评论文章注重从诗歌作品在语义、声音、修辞、韵律等方面的细节入手,细读文本,贴近作品本身,尝试运用语言学批评、声韵学批评的路径来分析诗作...
专题 古代诗歌阅读(突破点一 鉴赏古诗的语言)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表现物象的特征,增强感情的表达效果。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虚词(主要指副词、连词)能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婉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拟声词能生动形象地表现事物特点,使...
黄灿然看诗歌,语言中的语言,诗人的责任与良心
文字的精准性决定了视觉呈现的完整度。作家需要各种知识来充实自己,既能获得灵感,又能得到素材。因而多样性是必须的。现代社会,所有的事物都在争夺人的注意力,短视频的出现尤其厉害。人更容易被视觉信息所吸引。相对而言,文字就逊色一些,文字转成视觉形象,需要动脑。如果想要吸引注意力,确实需要降低大脑的负荷。卡...
港珠澳诗歌论坛隆重举行 秀实新作《兽之语言》同步首发
他特别强调了诗歌创作的本土性,指出利用本土素材创作有特色的作品的重要性,并以舒婷的《致橡树》为例,鼓励诗人们探索和发扬本土文学特色。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珠海市作家协会旗下的重要诗歌社团,南国凤凰诗社应积极举办珠海市及大湾区的诗歌活动,将珠海城市文化融入诗歌创作中,增强城市的文化氛围,推动文学的高质...
寻找会呼吸的词语——朱传富诗集《支撑》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老来学诗,最犯难的是过语言关。大词不适合自己的年龄和心境,修饰掩饰不了老气与空虚,哲思是前人嚼过的甘蔗,口语表达又缺乏诗意栖息等等,这些都是新手上路的困惑,难以找到理想的出路。真正的诗歌,一定是鲜活的,每一个词语都是会呼吸的,都是动人心弦的。无论路多远且艰,也要努力找寻它,这是...
感叹于诗人奇诡的想象和语言,评著名诗人伊蕾诗歌《野餐》
今天分享的这首诗《野餐》来自诗友推荐,诗作者是著名女诗人伊蕾,上世纪80年代,她以《独身女人的卧室》(14首组诗)名噪一时,组诗中每首都以“你不来与我同居”结尾,在当时引发巨大争议,这组诗也成为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如今也已成为经典之作(www.e993.com)2024年11月13日。而今天分享的这首《野餐》也可视为她爱情诗的代表之作,写出了热恋的...
诗人的语言艺术也是一绝,不同凡响,评北岛诗歌《四月》
短短的四月,诗人有如此之多的体验,外在的,内在的,时而明艳,时而晦暗,时而开放,时而谨慎,时而沉思,时而好奇张望……诗人笔下的四月是一个令人难以琢磨的四月,而诗人的诗性思维更是令人难以琢磨。就是这样一首诗,诗意突显,语言的艺术性也是一绝,更令人欣赏的是将想象力转化为文字的那种奇妙的体验,在朦胧与模糊之间...
通过诗意的沉默,中国古代诗人突破了语言表达的局限性
吉川幸次郎认为,这种“把语言作为烘托淡淡的气氛的手段来使用”的含蓄的表现手法,反而比“把语言作为清晰地表达意义的工具来使用”的直陈的表现手法,更能有效地把握对象和深入本质;而由这种含蓄的表现手法所造成的模糊朦胧的效果,或印象主义色彩,也正因其模糊朦胧性,反而能更好地表现人的体验的瞬间:“所谓诗,与散文...
孩子的语言是散落的珍珠——第四届义乌骆宾王国际儿童诗歌大赛启动
义乌骆宾王国际儿童诗歌大赛由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浙江省作家协会、义乌市人民政府主办,义乌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中国校园文学杂志社学术指导,旨在贯通古今,融汇中外,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大赛创办于2017年。据介绍,在前三届活动中,累计收到诗歌作品6万余篇,其中有数万...
诗歌语言的感觉顺序
诗歌语言的感觉顺序转自:天津日报古人虽然没有“语法”的概念,但是很多诗人遣词造句灵活多变,可称是语法运用的高手。语法理论如果用得好,古诗文中很多捉摸不定的语言现象即可以得到鞭辟入里的分析。例如杜必简《夏日过郑七山斋》的颔联“薜萝山径入,荷芰水亭开”,原本只是“薜萝入山径,荷芰开水亭”的倒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