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总体性概念
从更深层次的视角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统一性的寻求并非基于西方近代哲学的认识论框架,它不是将主体与客体分割开来,突出外在于人的世界的总体性,再以人之主观认识去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最终,以认识论框架下的统一性来达成总体性。马克思拒斥从近代西方哲学的认识论框架来理解总体性概念。同样重要的是,在马克思看来,主体...
理论学习 | “第二个结合”与文化主体性重建
文化主体性不是一种封闭的、固守的、僵化的历史规定,也不是套用本土与外来之间的主次、体用关系所能描述的。文化主体性是一种具有文脉自觉、进行自主创造、达到超越维度的文化生命意识。作为文化意义上的坚定自我,它具有历史性、创造性、超越性。没有历史性就没有文化身份认同,没有创造性就没有文化生命力,没有超越...
【理响中国】真正树立文化自信和确立文化主体性
不破除这三种教条主义,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功就无从谈起,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创就无从谈起,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主体性建构就无从谈起。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理解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教条”是舶来语,英语写作dogma,系指来自某种神圣权威的、不可怀疑的教义、命令或规范。所谓“教条主义”...
党领导文化主体性建构的三个重要维度
毋庸讳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体性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建立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建立在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建立在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蕴含丰富的思想智慧,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所塑造的中华文明具有突出...
理论动态 | 在巩固文化主体性中增强文化自信
“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文化,新时代我们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上增加了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就来自我们的文化主体性。”这一重要论述,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为我们巩固文化主体性、增强文化自信...
数字传播对人主体性的异化及对策
没有这种指向性所建立的关联,则物即不能成其为物(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因此,去蔽是主体与事物之间指向性关系的揭示,二者之间关系建立的过程就是媒介化,以何种指向揭示事物成为定义事物的因素之一,这也印证了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观点。麦克卢汉用“背景/图形”理论对媒介化进行相似的阐释,如果双方能够被揭示指向性关系,那么被...
牟宗三的“中国式唯心论”刍议 | 黄敏
牟宗三认为,真正的唯心论系统唯中国哲学独有,西方哲学所谓idealism不应译为唯心论,而应为观念论。中国的唯心论又名彻底唯心论,可从彻底的实在论、唯本心、实践的智慧学三方面来理解,其唯心之心实为本心、道德自我、本体,体现心的实存性、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是具体而普遍之心。只有在良知、自由无限心的语境中...
论协商性——“哪位做不到,我们就换能做到的人去当市委书记”
上级对形势判断过于乐观,从而容易出现主观主义情绪,导致决策失误。缺少反馈系统的体系将失误的决策一贯到底,就可能带来系统性错误;第二,部门可能借对下级政府的考核问责,将部门利益泛化成为中心工作,借中心工作来考核地方政府,造成地方政府不得不将主要治理资源用于本来并不重要的部门工作上;第三,全国不同地区情况差异...
改革开放彰显人民主体性
可以说,改革开放史是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历史,是人民利益不断得到实现和保障的历史。以人民力量为源泉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改革开放的一个显著特征。民心是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坚实支撑,民智蕴藏了推进改革开放的方法谋略,民力为改革开放闯险滩、“啃硬骨头”提供了强大动力。
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主体性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两个结合”基础上生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范畴。其中不仅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更包含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和实践创新的一切优秀成果。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主体性,对于坚定文化自信、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