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创新教育有哪些新动向?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培养也成为北京大学关注的焦点。北大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宁琦表示,北大着眼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建设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聚焦学生创造性思维、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培养,不断提升学生的供给侧思维和需求侧思维能力。“未来要深入推进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让更多学生参与到高质量的跨学科、跨专...
探索创新品质培育的实现路径,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科技报国的远大理想
自主性培养是点燃学生激情的基础。自主性强的学生激情高。我们从生活自理、心理自主、思想自觉、责任自为四个方面展开进阶训练。先让学生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从小自力更生;学生经过训练知道这是我应该做的,实现心理自主;坚持一段时间,学生就会自觉去做,实现思想自觉;当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后,就会迁移到学习中,实现责...
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 完善高校立德树人机制
一体谋划,推进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各类育人要素的互联互通,激发协同育人内生动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有用人才,不断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础性、
...培养能够引领未来的创造性人才 ,发展新质生产力,教育何为?
人才培养要突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能够引领未来的创造性人才,这将决定我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的高度;科研工作要重视科教协同育人,要建立健全创新人才培养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人才引育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在青年科技人才学术生涯起步阶段开始提供长周期、高强度、稳定性的支持,同时也要鼓励青年人...
国外高校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新趋势
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整体趋向于跨学科、主题式和项目式学习,旨在更好地整合多学科知识和方法,提供综合性的学习体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值得一提的是,高校普遍注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社会、文化和环境等因素,让学生在科技创造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将道德和价值观等因素纳入考量。
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前沿技术的突破,使机器从过去替代体力劳动向替代脑力劳动转变,对学生未来应当拥有怎样的基本素质和核心能力,教育如何培养出这样的基本素质和核心能力等提出了全新要求,需要在教学和评价上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能力素质培养,让学生有更全面的发展、更强的综合素质和数字素养、更具有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更...
科学教育+劳动教育深度融合 提升学生综合实践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教育与劳动教育有着紧密联系,皆有突出的探究性、实践性特征,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和劳动素养的重要学科。小学科学教育融入劳动教育,不仅需要充分挖掘科学学科在劳动素养上的培育功能,更需要构建相关的课程体系、实施具体的教学策略以及研发配套的评价体系。深圳市宝安区弘雅小学通过开展项目式学习将科学教育与劳动教育...
教育部专场解读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三是重实践,构建全面育人体系“大格局”。全面落实实践育人的要求,深入落实科学教育提质计划,加强学科实践、跨学科实践和综合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四是强监管,塑造校内外同步治理的良好生态。健全校外培训治理长效常态机制,严控学科类培训,加强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治理,规范非学科类培训,特别是要...
传统教育模式面临AI挑战
基础性课程主要依托信息科技(技术)课程等,面向学生开展普及型人工智能课程;提高性课程依托学校金鹏科技团建设,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展项目式教学;竞赛性课程以拔尖培养类课程为平台,内容结合机器人竞赛项目及科技创新拓展类项目、信息学竞赛展开,为学生创造丰富的竞赛机会。
AI来了,教育该如何适变
基础性课程主要依托信息科技(技术)课程等,面向学生开展普及型人工智能课程;提高性课程依托学校金鹏科技团建设,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展项目式教学;竞赛性课程以拔尖培养类课程为平台,内容结合机器人竞赛项目及科技创新拓展类项目、信息学竞赛展开,为学生创造丰富的竞赛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