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凯杰:环境法体系中的应对气候变化立法 | 法治社会202306
2024年1月4日 - 网易
内容提要:应对气候变化法与环境法具有调整目标、调整对象与调整手段上的共性,虽然应对气候变化法具有空间上的大尺度性、科学上的不确定性、时间上的代际影响等特征,但并未超过环境法体系的稳定性预设。传统环境法体系具有包括污染防治法、资源保护法和生态保护法的“三元构造”,可在弹性范围内有限地满足应对气候变化的...
详情
沈伟 赵尔雅|数字经济背景下的人工智能国际法规制
2022年12月28日 - 上观
数字经济背景下人工智能对国际法的挑战体现了国际法原有规则的滞后性和国际法规制作为一种国际治理方式的局限性。相应地,以国际法规制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治理全球合作路径应当包括国际法自身的更新及其与其他国际治理方式的协调。对我国而言,在国内层面完善人工智能规制体系的同时,应当鼓励和支持多元主体参与各层面的人工智能...
详情
杨朝霞 | 中国环境立法50年:从环境法1.0到3.0的代际进化
2022年5月19日 - 网易
中国环境法的前期发展,同英、美、日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同,主要是由中国政府号召和组织,并受到外国环境法和国际环境法的影响和推动的,具有明显的“后发性”“移植性”和“官方性”,相应的,“主体性”“原创性”和“草根性”明显不足。不过,中国环境法的晚近进步,却有着越来越强的“自主性”“本土性”甚至“...
详情
从日本排核废水事件看跨境环境损害救济制度
2021年5月25日 - 百家号
国际社会针对具有高度危险性、污染风险高的活动,先后制定了《关于核损害民事责任的维也纳公约》《外层空间条约》《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空间实体造成损害的国际责任公约》《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及早通报核事故公约》等以“严格责任”为损害赔偿责任制度基础的国际公约,它们在不同程度上...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