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孩子长大了(下)
回忆一下,最早登陆北方的南方人,开始是扛着修鞋缝纫机满街转的修鞋匠,接着是打毛活的,弹棉花的,做西服的,美发的,没多长时间,北方人从头到脚,都让南方人搞定了。多年前,有个理发师告诉我,他用的是进口发剪,剪子用钝了,南方人会上门来磨,我问为什么,他说北方人磨不了,南方师傅走街串巷,见理发店就进,...
《平凉日报》复刊40周年 | 精彩·一栏星辉
“半瓶子”:亲民之声与方言魅力“半瓶子”专栏是《平凉日报》最受读者欢迎的专栏之一,不仅在平凉本地拥有众多读者,在互联网上也积累了大量粉丝。该专栏自2005年4月由记者秦玉龙执笔开设以来,便以“乡谚俚语,百姓话题”为特色,文风多样,不拘一格,涵盖了随感、漫笔、絮谈、杂谈、点评等多种形式,使得专栏内容充满...
浙江:云和山的彼端(上)
温州桥头以做纽扣生意出名,他们这第一个做纽扣的人,原本是一个弹棉花的,因见到有乡亲在本地摆摊卖纽扣,生意不错,便有样学样,去台州路桥纽扣厂低价收购纽扣拿回来卖,一下就卖光了,干脆买了台机器,在自己家楼上生产纽扣。第二年桥头就有100家乡亲,都不种地了,学着他搞纽扣生产,到1984年,温州桥头便有了自己...
萧山方言达人4年记录47万字歇后语!他说最冷僻的是这几句...
除了记录方言,高成芳还喜欢记录农村往事故事,他说:「有些事情,如果不记录下来,后一辈人没有机会经历,也就再也没有机会了解。」目前,他已经写下了100多篇关于农村生活的故事,比如《做年糕》、《弹棉花》、《杀年猪》等等文章,读起来还是很有味道。目前,看着厚厚的方言「巨作」,高成芳还是觉得很有成就感,他...
新青年·上封面丨衣湿乐队主唱游淼:希望把四川方言音乐的版图拓宽
直到2018年,一张“很四川”的方言EP《龙门阵》正式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多数作品为改编老童谣、顺口溜、民歌等,如《龙门阵》《胖娃儿上成都》《打铁谣》《螃蟹歌》《弹棉花》等。不仅如此,游淼还尝试了跨界合作,在《把把烧》和《螃蟹歌》中加入了四川方言说唱的部分。在未来,游淼希望把四川方言音乐的版图拓宽,...
【声动】说起古人怎么取暖,它们用长三角方言唠起了嗑
我能出生在南宋,多亏了一个纺织专家——黄道婆(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如果没有她把从海南黎族学到的棉纺织技术带回江南,解决脱棉籽、弹棉花、纺纱、织布4道主要工序的技术难题,江南地区的纺织轻工业也不会迅速崛起,我和大家见面也就遥遥无期了。环链铜方炉古人虽然没有空调,但有我环链铜方炉,一个印有细密羽纹的高颜值炭火炉。
蔡崇达×杨庆祥:作家是家乡土地的农作物
麦家专栏/弹棉花双黄蛋之二/麦家长篇小说黑白浮世绘/亦夫中篇小说不死鸟/虹影短篇小说不可能死去的人/鲁敏诗歌夜伐与虚构/雷平阳散文随笔闲逛荡·东京生活手册之三——《清明上河图》化学变化/冯杰最后的守夜人/张复林思无止境...
“衣食我民真众母,千秋报赛奏弦歌”黄道婆是如何“衣被天下”的
弹(木弓)纺织的第二道工序是“弹”,即弹松棉花。黄道婆走访松江地区,发现弹棉花使用的是用手指拨弹的一尺四五寸长的竹弓,弓身短,弹力小,弓弦易断,效率很低。她认为,要提高弹棉花效率和质量,必须从弹弓、弓弦和拨弹方式三个方面入手。经反复研究、实验,她将弹弓改为四尺长的木弓,弓弦由线改为牛筋绳,拨弹...
被拐33年,在福建长大的湖南“满崽”终于回到84岁母亲身边
在湖南永州方言中,“树”与“寻”的发音很像,再加上幼时语言上的误读,堂姐帮张红树记住了“张红寻”这个有些许误差的名字。而张红树本人则记住了一幅图景:他小时候是从农村长大的,6岁时跟父母、哥哥一道搬到了县城,家里开着饭店和旅社,周边有电影院、菜市场,旁边还有人弹棉花;县城有一座跨河的公路铁路两用...
半个世纪后,再看川端康成
麦家专栏/弹棉花在病房/麦家中篇小说难言之隐/尹芸木瓜溪:1992年冬/阿贝尔山东燕/小昌欢血/山眼新世纪京郊故事/王惟妙短篇小说极限/袁凌超载/陈楸帆镜像旅馆/周功钊寓言集/李柳杨诗歌玻璃是透明的/黄芳花椒树的星野/泥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