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纪念卡》丨“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
这既是时代悲剧的一个缩影,也有萧红个人的选择因素在其中。萧红,中国近现代女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她的《生死场》《呼兰河传》无一不显露出她独特的才思和艺术风格。“何人绘得萧红影,望断青天一缕霞”,萧红用短短三十一年的人生尽显生命的脆弱和文字的坚强。团结出版社最新出版的由上海女...
长安文化交流的主页,快来围观
《呼兰河传》是故乡往事追忆,以浓烈的情感冲淡曲折的故事情节,以群像展览式的人物描写代替性格鲜明的主人公刻画,以自由化的诗歌语言吟唱作者内心的悲凉寂寞。《我的阿勒泰》是返乡剧,弱情节,展现了阿勒泰的绝美风光和原生态生活。两部小说都带有明显的散文化倾向。《和布克河》作者则有着40年的电视记者生涯,是广播...
谈废名:“他的创作一无依傍,独立走自己的路,开辟自己的艺术境界”
有利于小说的散文化、诗化,有利于中国现代小说向世界靠近。继之而起的还有沈从文的《边城》《长河》,萧红的《呼兰河传》,孙犁的《荷花淀》,汪曾祺的《大淖记事》《受戒》等。这一条新路,由废名开辟前行。此外,《桥》的影响还及于何其芳的《画梦录》、现代派诗人卞之琳的《鱼目集》。所有这一切与废名的独创精神...
初中语文228条文学常识汇总,提前掌握不吃亏!
78、萧红,原名张迺(nǎi)莹,黑龙江呼兰人,中国近现代作家,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代表作有小说《呼兰河传》《生死场》。所学课文《回忆鲁迅先生》79、端木蕻良,辽宁昌图人,原名曹京平,作家。代表作有《科尔沁旗草原》80、张中行,河北香河河北屯(今属天津)人,学者,散文家。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
读《呼兰河传》讲咱东北人自己的故事 ?
曾有人这样评价《呼兰河传》:有一种文学经典,是那种靠着作品自身的审美品格而流传至今的经典之作,是那些经过时间淘洗之后所留下的东西,而且越是经过时间的淘洗,越是光彩夺目,能够不断与后来者进行对话。苦难吗?当然。美好吗?也能找到。淡淡的笔触,散文化的叙述中,感受社会风貌、人情百态,让人在阅尽生活的苦难之...
《呼兰河传》:诗歌般反复咏叹,追忆童年背后,是漂泊异乡的孤独
但在我看来,这些都不是《呼兰河传》之所以不朽的原因(www.e993.com)2024年11月3日。因为30年代文学中,反映类似题材、人物和事件的作品并不少见。因此,萧红作品最大的与众不同,还在于它的体式、结构和语言方面。即其淡化情节、大量儿童视角下,散文化的叙事模式和诗性表达等。所以我想,这些也应当补充在矛盾于《呼兰河传》序言中所说的,那些...
周末阅读——《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绝笔之作,也是她最重要的作品。香港《亚洲周刊》曾对20世纪整个100年的中文小说进行排选,选出了100强,《呼兰河传》位列第9。在中国现代小说群落中,《呼兰河传》奠定了中国小说散文化的发展道路,具有开创性意义。此外,萧红的精神世界也在这本书中的得到了最完整的体现,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
【我们读世界】《呼兰河传》照亮了呼兰河
可以说《呼兰河传》是作者为我们用文字绘画的一幅呼兰河的清明上河图。我喜欢《呼兰河传》的创新美。《呼兰河传》打破了传统模式,标新立异,独创了萧红文体:散文化小说,小说化散文。在小说创作上,自古至今就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文学创作章法和模式。禁锢着作者的手脚和创作意识。萧红就不信这个邪,她敢于打破常规...
他右耳炸聋,50岁确诊一身尘肺,却登上哈佛讲台:人生悲凉,因为别无...
陈年喜:对,书可以给我们找到一个安息的地方。我自己的人生也得益于读书,从高中一直到后来的人生,无论在什么样的境遇下,我一直没有放弃过读书。读书是一件非常占便宜的事情,有很多书是凝结了一个人一生的心血或者是智慧。推荐给大家一本我很喜欢的《呼兰河传》,一本非常的开阔的经典书。
影视再现文学之美
与之相比,散文化、诗意化的小说,往往因为故事性不够强或社会背景、生活环境不够具体,而缺少影视改编的机会。比如,萧红的《生死场》和《呼兰河传》都属经典作品,虽然前者被改编成了评剧电视剧,后者被改编成连环画,但是都没有引起大的反响。萧红小说散文化的笔法导致文本故事缺乏连贯性,给影视改编制造了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