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 | 张赫团队揭示DNA-lncRNA三链体“招募促癌”新机制
DNA-RNA三链体是双链DNA与单链RNA相互作用形成的异源三链杂交体,在DNA-RNA三链体形成过程中,单链RNA与富含嘌呤的双链DNA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利用Hoogsteen氢键形成并维持三链体的稳定性1。相较于传统的沃森-克里克碱基配对,Hoogsteen氢键更加灵活,因此RNA可以更广泛、更灵活地与基因组DNA结合,从而为分子之间的动...
...上发文揭示DNA-lncRNA三链体“招募促癌”新机制-同济大学新闻网
DNA-RNA三链体是双链DNA与单链RNA相互作用形成的异源三链杂交体,在DNA-RNA三链体形成过程中,单链RNA与富含嘌呤的双链DNA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利用Hoogsteen氢键形成并维持三链体的稳定性。已有研究报道表明,DNA-RNA三链体广泛参与基因表达调控、DNA损伤修复、染色体稳定维护和肿瘤发生发展等多个重要的生理和病理过程。...
Nature重磅综述 |关于RNA-seq,你想知道的都在这
而以上这些方法都依赖于cDNA转换,这一过程抹去了有关RNA碱基修饰的信息,而且也只能粗略估计多聚腺苷酸(poly(A))尾巴的长度,而directRNA-seq可以直接分析全长转录本异构体、度量碱基修饰(比如N6-甲基腺苷(M6A))和检测poly(A)尾巴长度。RNA-seq技术的进步在NCBIShortReadArchive(SRA)数据共享平台中多于95%...
利用新型LoopRNA技术对细胞和组织中的特定核酸序列进行空间定位
AMPIVIEWRNA探针的设计具有与靶序列配对的区域,其间散布着多个与靶不互补间隔区片段。间隔物设计有碱基,可以用生物素或地高辛标记。当与靶核酸杂交时,标记的间隔区片段环出,标记可以被报告系统识别。由于环的存在,记者很容易接触到生物素或地高辛配基的多个分子,从而允许对信号进行强大的一步放大,从而确保出色的...
哈佛混不下去的学者,32年后拿下诺奖:发现miRNA
后来,鲁夫昆揭开了lin-4背后的更多细节,发现其对目标的翻译进行的调控,是通过与目标信使RNA不完全碱基配对实现的。2000年,鲁夫昆又在秀丽隐杆线虫中发现了第二个microRNA——let-7,当年晚些时候,鲁夫昆又发现了microRNA调控,对其他动物(包括人类)同样具有普遍性。
解药|诺奖得主发现的miRNA如何应用于癌症检测?
遗传信息通过转录,从DNA流到RNA,然后生产蛋白质,分化为不同的细胞(www.e993.com)2024年11月3日。RNA包括参与编码蛋白质的信使RNA(mRNA)和非编码RNA,后者又分为miRNA和siRNA(smallinterferingRNA,小干扰RNA)。miRNA的长度很短,仅由21-23个核苷酸组成,通过与靶mRNA的互补配对,做基因调控,以使细胞功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北大药学院案例分享 | MST技术助力新型RNA编辑系统开发
ADAR1-p150是主要的RNA单碱基编辑器。MST技术确定了3’-笼式arASO与ADAR1-p150的结合亲和力与arASO与ADAR1-p150蛋白的亲和力接近,表明胆固醇修饰并不会对其在5’端的ADAR-招募结构域造成明显影响。图2:MST技术检测ADAR1-p150与3’-笼式arASO/arASO亲和力...
与mRNA的故事,诺奖得主、“屠夫女儿”考里科中文自传出版
DNA的结构是双螺旋(就像一个螺旋楼梯,有两条脱氧核糖磷酸的“扶手”和由两个碱基配对连接形成的每个“梯级”),但大多数RNA只是一条单链——就像一排楼梯被电锯垂直向下切掉了一半(每个梯级只有一个碱基)。此外,RNA“扶手”中的核糖分子具有游离羟基,可以与连接核苷的磷酸基团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会破坏RNA的长链...
Nat Rev Cancer综述|环状RNA——癌症研究新前沿
但circRNA是由前体mRNA(pre-mRNA)的反向剪接产生,内含子下游5'剪接位点与上游3'剪接位点连接,形成一个封闭的连续的头对尾分子(图1);每个circRNA在连接点均会产生独特的碱基序列,称为反向剪接位点(BSJ),用于将单个circRNA映射到相应的基因组坐标。circRNA没有末端5'cap和3'polyA尾巴,外切酶不易接近,比线性RNA更...
诺奖团队重磅Cell论文,找到改进基因编辑的通用策略
这种防御机制依赖于CRISPRRNA指导的Cas蛋白来区分外来DNA与内源性DNA。RNA中约20nt的引导序列(guideRNA)使用碱基配对互补性来识别外来DNA靶标,触发其Cas蛋白介导的切割。guideRNA序列的重编程的简便性是CRISPR-Cas系统用于基因组编辑的关键。来自化脓链球菌(Streptococcuspyogenes)的SpCas9是当前最常用的高效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