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肇中:赵忠尧院士的工作改变了我的实验
第二,新的天体源——比方说脉冲星,脉冲星可以产生正电子。脉冲星不能产生反质子,因为反质子的重量特别大。第三,暗物质和暗物质相碰,可以产生正电子。所以,有三种正电子来源。我们发现,宇宙中正电子有两种起源:低能量正电子来自宇宙线碰撞,因为它产生的数量和宇宙线碰撞的预测是相同的。这是10年来收集的340万正...
科技之谜:宇宙中的反物质都去哪儿了?
当它衰变时偶尔会释放出一个正电子,而当正电子遇上第一个电子时,也会湮灭释放能量,不过所释放的能量是微不足道的。而事实上,我们的身体里也有钾-40,也会发生这一过程。但它们不能完全代表原始反物质,我们需要寻找的是更重的原始反物质粒子,比如反氦核。可是自然界中没有足够的力量来产生一个反氦核,只有宇...
深度神秘的强力和弱力,统治微观世界的两股力量!
放射性衰变是原子核自发地释放出射线或粒子,进而转变为另一种原子核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原子核会逐渐减小。衰变主要分为α衰变(从原子核发射出α粒子)、β衰变(从原子核发射出正电子或负电子)和γ衰变(从原子核辐射出伽马射线)等形式。某些元素的原子核可能经历一系列衰变,直至形成稳定的原子核。放射性同位素的半...
科学家实现用于测量超高激光强度的激光等离子体中正电子的产生
通过调整实验装置的几何形状,可以改变相应的激光强度阈值,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诊断方案的准确性。据悉,量子电动力学(QED)预测了在强外场存在下,通过高能光子的衰变产生电子-正电子对的现象。这种光子可以产生由于非线性康普顿散射涉及电子传播在一个强烈的外部背景。附:英文原文Title:Positronproductioninalaser...
暗物质探测和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实验
中微子质量极轻,至少比电子轻一百万倍。由于仅参与弱相互作用,中微子与普通物质几乎不发生反应,却几乎见证了从宇宙起源到天体形成的各个过程。理论学家认为,中微子很可能是自身的反粒子。然而,只有观测到一种极其稀有的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方可确认该理论,进而有望解开为何现在的宇宙中几乎全部是正物质、不存在反...
科技视野丨丁肇中:赵忠尧院士的工作改变了我的实验
1930年,赵忠尧院士首次发现反物质(正电子),我的第六个实验是国际空间站上的阿尔法磁谱仪AMS,这个实验自1994年持续到2030年(www.e993.com)2024年11月4日。目标之一,是寻找宇宙中高能量正电子的来源。这是陈和生院士和NASAAMS总工程师KenBollweg。根据现在我们的了解,宇宙中正电子来源有三种。第一,宇宙线和星际物质相碰,宇宙线碰撞产生的...
科学家们为了寻找暗光子,使用了正电子轰击了钻石
为了寻找暗光子,PADME实验利用了一束高能的正电子,它是电子的反物质版本。正电子被射向一个薄薄的钻石靶,与钻石中的电子相撞后,会相互湮灭,产生一对普通光子。这是正常的物理过程,但如果暗光子真的存在,那么每隔一段时间,正电子-电子湮灭就会产生一个暗光子和一个普通光子。这种相互作用不会产生两个普通光子,而...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开展含粲夸克的重子研究∣北京谱仪论文专题
对质量阈值之上的4.575GeV,4.580GeV和4.590GeV能量处分别采集了小统计量的扫描数据,用于研究正负电子湮灭产生粲重子的性质。这些数据量对应约10万对,是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成运行至今30多年来首次实现阈值上研究粲重子,也是国际上首次在阈值上系统开展粲重子的衰变研究,开启了BESIII实验研究的新窗口和新亮点。
1932,物理学的奇迹之年丨展卷
而1932年这一年被后人誉为“奇迹年”。在这一年里,物理学界迎来了一系列划时代的发现:查德威克发现中子和安德森观察到正电子,实验引领了物理学的前进;与此同时,回旋加速器的建成标志着大科学的诞生。这些突破性的进展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物理学的天空。
宇称不守恒是如何发现的?
极化的程度通过β衰变产生的γ射线的各向异性来探测。吴健雄发现,这个实验面对两个挑战,一个是要将电子探测器放在液氦温区的低温恒温器中工作,另一个是要将钴60放在薄的CMN晶体表面层,极化要维持足够长的时间[6]。也就是说,低温技术必须与β衰变研究有效地结合。